嵇康与山涛分道扬镳,还写信绝交,为何临终之前将子女托付给山涛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也是最昏暗的时代之一。从开国初期就流行一股奢靡之风,之后又发生“八王之乱”,让刚刚统一的华夏大地又变得千疮百孔,再次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名士之风恐怕是这片黑暗统治中唯一的亮色了,而魏晋时期的名士中,最著名的、影响最深远的就要数“竹林七贤”了。

“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个人的合称。他们对司马氏的统治不满,但是又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消极避世,在竹林中饮酒作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竹林七贤”内部也出现了裂痕。山涛投靠司马氏政权,而嵇康仍然选择不合作的态度。

山涛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官职,嵇康得知这个事情以后反应强烈,不仅拒绝做官,还写下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绝交书中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说自己天性慵懒,无法做官。这无疑是推托之词,实质上还是不愿服务司马氏。如果嵇康真的懒散的话,随便向朝廷要一个闲职,就会吃穿不愁。以嵇康的名士之名,司马氏绝对会同意他的要求。

钟会想与名士结交。他曾经来竹林拜访嵇康,嵇康正在打铁,对钟会视若无睹。钟会待了很久自觉没趣,准备离开。这时候嵇康才开腔:“你听说什么而来,又看到什么而去?”钟会挺有禅意地回答:“听说所听到的而来,看到所看到的而去(真绕口)。”正因为这件事,钟会对嵇康怀恨在心,找机会劝说司马昭将嵇康杀掉。

司马昭也觉得嵇康给天下名士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同意杀掉他。为了救嵇康的命,有三千太学生情愿,这更成为嵇康的催命符。最后嵇康面不改色,弹完一曲《广陵散》后从容赴死。

值得一提的是,嵇康没有把自己的子女交给哥哥嵇喜,也不是其他与他志同道合的名士,正是已经绝交的山涛。嵇康对子女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嵇康与山涛可能并不是真心的绝交。山涛推荐嵇康做官是为了保护嵇康,而嵇康写绝交书也是在向司马氏表明态度,内心可能还将山涛引为知己。

第二嵇康不想让儿子嵇绍走自己的老路,他想让嵇绍出仕做官。因为嵇绍与嵇康的处境不同。嵇康并非这么厌恶做官。他是曹魏的女婿,官至中散大夫。司马氏夺权以后,再为司马氏效力对于这个有“精神洁癖”的名士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事情。而嵇绍就没有这方面的掣肘。山涛也不负他所托,把嵇绍抚养成才。

参考文献:《与山巨源绝交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