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鏖战不休,谋士给刘邦献出一计策,若实施汉朝将“胎死腹中”

文/格瓦拉同志

古语道“一言丧邦”,意思是大人物的错误意见若得到贯彻执行的话,极可能给国家带来灭亡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比如刘邦手下的大谋士郦食其曾献过一计,若得以实施的话,非但汉朝会“胎死腹中”,连刘邦也极可能被项羽消灭。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条极度危险的计策呢?

楚军截断汉军粮道,让刘邦忧心不已

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的第三个年头,此时双方在荥阳一带呈胶着相持的态势,无论哪一方都无法迅速地击溃对手,取得战争的胜利。刘邦固守荥阳城,并通过多条甬道跟外界交通,以输送军粮。而项羽为拿下荥阳,多次派兵侵夺、毁坏汉兵的甬道,渐渐地便让刘邦陷入缺粮的窘境。

天下干戈不息,而荥阳城又遭遇缺粮之忧,如何破解眼前的困局,让刘邦头疼不已。此时,首席谋士张良在外公干,另一位大谋士郦食其为替君父分忧,便向刘邦提出削弱西楚、解困荥阳的“妙计”。由于郦食其先前屡献奇谋,对刘邦助益良多,所以这一次,刘邦也准备虚心听从郦大军师的“良策”。

郦食其向刘邦献策,请求册封六国贵族

郦食其将楚汉相争日久、难分胜负的缘由,归结为诸侯们的观望。郦食其直言,秦朝灭亡后,原山东六国的贵族都有恢复故国的梦想,但如今却无立锥之地,就算是有据地称王者,也得不到认可,故此怨望、徘徊,不肯为任何一方效力。郦食其就此提出建议,请求刘邦册封六国贵族为王,使他们恢复祖业,那么其君臣、百姓都会拥戴刘邦,并助其成就帝业。

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见《资治通鉴·卷十一·汉纪第二》。

刘邦认为郦食其所言有理,准备依计而行

此时刘邦已被楚军的围困搞得焦头烂额,一时间方寸大乱,竟然觉得郦食其的提议很有道理,便马上下令雕刻印章,准备赐予六国贵族,并大封他们为王。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恰好张良适时赶到,并在拜谒刘邦时获悉郦食其的计谋。张良听完后大惊失色,跺着脚说道:“如果依此计行事,我们就完蛋了。”(“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引文同上)。

刘邦不明就里,赶紧向张良询问原因,后者便将八条原由一一道来,其中第七、八两条最为关键。张良认为,山东六国的士人、将卒们之所以始终追随刘邦,为的就是在帝国建立后能封侯拜官、封妻荫子,如果一旦恢复六国,这批人必将各自返回到故国效力,再无人帮助刘邦消灭西楚、建立帝业。况且,西楚势力还很强盛,六国一旦恢复后,难保不会倒向项羽,汉王又凭什么让他们再度臣服自己?

张良劝阻刘邦,并指明利害关系

汉王曰:“何哉?”对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立六国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七也。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也。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引文同上。

刘邦此时正在用餐,当听完张良的分析后,不啻于遭遇一记闷雷,赶紧吐出口中的饭,并大骂郦食其献上的“良策”实乃馊主意,差点害得他死无葬身之地(“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引文同上)。随即,刘邦下令停止刻印,并设计逃出荥阳,随即又夺取大将韩信、张耳的军队,由此使得军势复振。

刘邦击败项羽后称帝,建立汉朝

两年后,遭到多路汉军围攻的项羽兵败垓下,因不肯独自渡江回返江东,遂在乌江亭自刎而死,西楚王朝就此灰飞烟灭。战争结束后,刘邦在诸侯和部下们的拥戴下,正式建立汉朝,开创刘氏家族长达400余年的基业。然而回首往事,如果郦食其当初的计谋得逞,六国得以复立,刘邦极可能被迅速消灭,至于称帝建国一事更是空想。所以刘邦能击败项羽、成就帝业,张良居功至伟。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