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免死金牌:秦汉军功制下的刑徒经济

囚犯一直是人们不愿意轻易提起的字眼,因为这个称呼往往使人联想起犯罪与惩罚。但在久远的上古时期,囚犯们也曾为王朝与帝国的崛起,做出过杰出贡献。

在军功勋爵制诞生的先秦,各个诸侯国纷纷奉行先军政治,利用公权力将底层的劳动人民压榨到极致。可战争这个无底洞,无论多少资源都填不满亏空。于是各国开始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囚犯的主意。

春秋时期 被判定犯罪的囚徒往往非死即伤

春秋战国时,如果一个人被认定犯罪,那么等待他的将是极为残酷的刑法。受刑者通常会被砍断部分肢体,又或者在脸上刺字让他终生受辱。但给受刑者施刑本身对国家而言并没有直接利益可言。为了更好地割韭菜,各国开始在这些受刑者的身上弄脑筋。

根据修正法律规定,所有的罪犯都有两条路可以免罪--交钱或者服刑。前者针对富有的罪犯,后者则针对穷苦人。用今天的话说,贵族阶层是皇帝的大韭菜可以不断罚款,平民则是小韭菜不断用身体乃至生命给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囚徒成为了秦汉军国的主要劳动力

无论什么时代,穷人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富人。这些服刑的穷苦人就被称之为刑徒。虽然在司法上他们的地位是自由人,只要服役期限一到就可以恢复身份。可在服役期间,他们的地位等同于奴隶甚至更低。

毕竟奴隶是主人的财产,大部分的主人并不会随意处死自家奴隶。可刑徒类似于国家奴隶,就算被监工活活打死也是公家的损失。就像国营企业的员工会毫不犹豫地浪费公家资源一样,秦汉时期的监工为了赶工程进度打死手下的刑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秦制很容易将人判定犯罪

此外,秦制规定一个人犯罪,那么不只是他个人。他的家人、族亲、邻居都要被连坐。偏偏秦制的处罚条例非常多,如果公家指派给你养的牛马掉膘便是犯罪。官家让你去长城服役,你没有及时赶到也是犯罪。君主也不喜欢私人集会,你偷偷地聚集两个人以上的朋友喝酒更是犯罪。朝廷要打仗加重赋税,偏偏你这里受灾交不出这么多的钱,那自然也会成为囚犯。在死刑就有数百条的秦汉时期,一个人想要不犯点事还真是困难!

到了汉朝,刑徒死亡比例更是高的惊人,平均每年要处决千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说秦皇汉武的丰功伟业,正是在这批韭菜的累累尸骨上建立起来的。

没有这些囚徒 很多秦汉的重大工程便无从开建

或许有人觉得达官贵人能免除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事实上,秦代的官员上奏折都喜欢称呼自己为“待罪”,意思是随时会犯罪之人。因为,此时的官员往往是血缘贵族出身,在没有科举制度的时代还要负责推荐民间人才。一旦推荐的人犯错或者家族中有人出事,那么官员就得被连坐。这类罪责不少是不能通过罚钱代罪的。

不过,身为有爵位的贵族还是比普通平民有点优势,他们的爵位可以用来抵罪。商鞅制定军功勋爵制度,规定平民在战场上斩获敌方贵族的首级便能获得良田美宅,也还可以用爵位抵罪。从这个角度来看,商鞅也算是给地狱的齿轮增添了一抹希望的光芒。虽然这抹光芒在无边的黑暗中那么得渺小。(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