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中国有可能胜的战争,为什大清要主动求和?

19世纪中期,法国强占了越南南部继而北上。1883年8月,越南在法国逼迫下签订《顺化条约》,法国取得对越南保护权,并企图以此来侵略中国云南等地。

这时,鉴于中越两国的特殊关系和法国侵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却一意主和。清朝最高决策机构举棋不定,在军事上,一面派军队出关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训令清军不得主动向法军出击。

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1884年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

当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知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次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这一仗毙伤法军有的说法是将近一千人,扭转了中法战争整个战局。冯子材将军亲率大军与越南军民相互配合,对侵越法军穷追不舍。刘永福的黑旗军也在越南人民的支持下,在临洮大败法军,并收复许多失地。然而,在中国军民士气越来越盛,法军连连失败的时候,腐朽的清政府妥协了,不敢再追击了,并且进行求和,于1885年4月7日命令前线停战。1885年6月,中国代表李鸿章同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法条约》。

中法战争是近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反对西方侵略者并取得胜利的战争,但胜利的果实转眼便被清政府妥协投降的路线葬送。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当然,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也意识到了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性,并在台湾正式设立了行省,台湾省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

我想战场上,中国在镇南关大捷后,中国获得了战场主动权,和一定的战场优势,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面对法国这样的工业强国,大清没有扩大战争,和长久和法军对峙的资本。再战,长远来看对大清没有优势,大清在劣胜的情况下,选择和谈其实是个明智的选择。从此战看,中国虽然以求和的方式结束的战争,但也能看到清政府,在军事,外交,政治上的成熟。这是认清自己的实力,需要个稳定的环境,谋求自我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