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法乱象下的一股清风——居士书风

隐士书家金熙长艺术简介

当代著名隐士书家金熙长, 在世端能出世居,居尘自可离尘回。出是非之门,达无为之路。先生自2010年隐居中山五桂山后,即取熙长为字,开始过清真的隐士生活,写翰墨修真阳,如《玄门》所云: “三千日里勤功,十二时中无怠"。先生终日搜览仙家名著的同时,亦遍临汉魏以前的古碑名帖,书法涵盖了真、草、隶、篆诸体,尤对陶贞白、寇谦之等仙家书法研习最勤,并有书论《惚兮恍兮其中有仙--千古迷碑瘗鹤铭临考》一文发表,被书坛广为引用,书臻化境,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其书作臻“四品”之境:清、远、沉、亮......

《太乙老仙闲不出 云外高人世得知》

《泉为葛天味 松是羲皇声》

清者,上清而真阳。书中无世俗垢染,下笔清净如秋。萧疏空灵,仙气尤存; 远者,高远。用笔古朴而旷达,令观者赏书悟太上; 沉者,沉稳老练,雄而不露。字里行间不伤不怨,令观者意气平和、善心呈现; 亮者,湛然。线条简约透彻,如金玉振响,荡涤心灵,远离庸俗。先生习书法与儒释道同修,故细品其书法作品,即有儒家的风雅,道家的真阳,佛家的空灵,多种风格俱精。

《层巒松声盖 绝顶云拂衣》

《于此江流得浮石 爰将山势作吾亭》

2018年夏秋之际,先生在编写《古训金言系列之〈太上感应篇〉》之同时,又以弘扬中华传统道德风尚为宗旨,创作了《斋馆庙堂楹联书法赏析》。此书内容涉及修身立德齐家治国立志处世读书教子以及佛道精华等,联文有历史名人所写,也有书家自撰。本书且图文并茂,每幅作品旁均有文意注释及书风特点介绍,让人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亦能熏陶儒释道传统文化及书法理论与创作知识。

《势廓重山外 词留寿石前》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先生作品皆书风与联文相融合,写现了儒家的风范,佛家的禅意,道家的真阳,其书法也达到了儒释道相融合的‘中和之美’的最高审美理想。正是先生的“艺文相融,心笔合一”,形成书法界独特的“居士书风”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纳古法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他取于古法而不泥于古法,则以古法创新书风。故本书"居士书风”鲜明。先生作为当今隐士书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书风是在“入世”中形成,“出世”为书道提供一种“指引”和智慧的光芒。这种结合,书风才有一种独特的面貌,即不求古,而古雅肃穆;不求绚烂,而疏朗幽远;不求流丽,而清奇空灵。他的作品中才日臻呈现“无机智之状,无刚柔之容,无驰聘之象”,但见“若黄帝之道熙之然,君子之风穆之然。

《人生哪有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梅兰竹菊皆吾友 书画琴棋亦可师》

他究天人之道,把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对艺术的思考感悟转达给读者。从他书法作品的静美与肃穆、高古与卓然,感受到他的灵魂的高雅与不俗、恬淡与达观以及内心清贵而富足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先生的书法是思想品质的升华,是人格精神的闪耀,是日夜清修的结晶。

《一室琴声邀明月 半瓯清茗洗俗尘》

《修竹有高致 凉花多净心》

《好书不厌看还读 益友何妨去复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