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督抚 从盛京将军到东三省总督,沈阳是中国的中心之一!

封疆大吏督抚 从盛京将军到东三省总督,沈阳是中国的中心之一!

关于历史上的盛京将军,东三省总督,奉天,和沈阳市的资料还是比较多的。

先看看沈阳市。

沈阳,简称“沈”,别称盛京、奉天,是辽宁省省会、 副省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面积1.2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1万人,东北唯一的特大城市。

沈阳市位于辽宁中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及沈阳联勤保障中心驻所,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长期是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

历史上的盛京将军是手握重权。

盛京将军,全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清朝武官职务,原为正一品武职,乾隆三十三年(1768)降为从一品武职。盛京将军是统辖奉天(沈阳)的最高军政长官。

盛京衙门设于盛京城内,属下机构有印务处、户、礼、兵、刑、工等司。盛京地区驻防的兵力仅次于京畿地区。设盛京将军1人总辖之,下设副都统4人、副都统衔总管1人、城守尉8人、协领15人、防守尉2人、佐领131人、骁骑校207人;主要驻防地为盛京、兴京、凤凰城、义州、牛庄、锦州、金州、辽阳、熊岳、复州、宁远、广宁、铁岭、开原等。乾隆末年,盛京将军属下共有八旗官兵7232人,八旗官兵连同家眷,近十万之众。

东三省总督是总督东三省等处地方兼管三省将军、奉天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在清末总管奉天(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军民政务。

这座承载着历史沧桑的东三省总督府,曾经闻名遐迩。当年在偌大的盛京城内,它是仅次于故宫的名闻东三省的建筑。

东三省总督府,地处故宫和帅府之间,位于北通天街与盛京路的交会路口,当年在偌大的盛京城,它是仅次于故宫的名震东三省的建筑。它同时是沈阳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之一。整个建筑呈“凹”形,门前还有对狮和上下马石。从清朝末年的官员到后来的东三省几任总督,再到奉系军阀张氏父子,都曾在这里办理过公务。

清朝位于沈阳的东三省总督府

东三省总督府在中国东北的地位至关重要。

在东三省总督之前,作为清朝陪都,沈阳设置的官署机构的管辖范围辐射到整个东北地区;城内有盛京将军、盛京五部(户、礼、兵、刑、工)和盛京总管内务府诸衙门,还有有管辖地方行政的奉天府等机构。

到清末,随着清政府封禁政策的松弛,流民陆续出关垦殖,移垦社会得以发展扩张,清政府不断地在移垦地区添设州县民官,使东三省原有的旗民并治体制逐渐趋向内地行省官僚行政体制。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八日(1907年4月20日),清政府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随时分驻三省行台,增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巡抚,并以徐世昌补授东三省总督,唐绍仪补授奉天巡抚,朱家宝署理吉林巡抚,段芝贵署理黑龙江巡抚。东三省正式改为行省制度。

光绪年间,奉天府变为行省后,巡抚和东三省总督府仍设于沈阳城内。民国初年到“九一八”事变前,这里又成为统治东北地区的奉系军阀的大本营。

东三省改为行省制度后,其实与内地各省在体制上并不尽相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总督职权异常专一与庞大。据新定东三省官制规定,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各设行省公署,以总督为长官,巡抚为次官,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曾反对撤销奉天巡抚。他认为,东三省总督与奉天巡抚的关系,与内地督抚同城情形不同,因为内地督抚属平行关系,职权交叉重叠,难免矛盾冲突,而东三省督抚则是从属关系,巡抚是总督的属官,督抚各有职权,总督统管三省军政外交,巡抚专管本省内政,

历任总督

徐世昌(1907年6月12日-1909年2月8日)

锡良(1909年2月8日-1911年4月20日)

赵尔巽(1911年4月20日-1912年2月12日)

在这几个东三省总督里,锡良和赵尔巽先后任职四川总督及东三省总督。

为了挽救危亡,不使东三省沦为日俄的殖民地,清政府其重要举措便是将东三省在行政体制上与内地行省统一,使其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在官制改革的过程中,东三省改制便成顺理成章之事。

东三省总督在历史上,维护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作为盛京将军府,及后来的东三省总督府所在地,沈阳也发挥了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巨大作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