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岁便被圈禁起来的苦命皇子 57岁获释后不久便病死

明成祖朱棣以造反起家,仅用了4年时间便篡夺侄儿的皇位,堪称反王群体中的奇迹。朱棣登基后,一边派人搜索建文帝及其长子的下落,一边将他年仅2岁的次子圈禁起来,禁止跟外界交往,没想到,这一关便是半个多世纪。这个被囚禁55年的苦命皇子,便是建庶人朱文圭。

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恭愍太子朱文奎的胞弟。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率领“靖难军”抵达应天,负责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不做丝毫抵抗,便大开城门投降。京师沦陷后,建文帝焚烧皇宫,此后便踪迹全无,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朱棣篡夺侄儿皇位,自称皇帝

在这场皇宫大火后,人们发现除惠帝外,太子朱文奎的下落也成迷,单单留下一个年仅两岁的朱文圭。对于如何处置这个幼儿,着实令朱棣伤透脑筋,在他的内心深处,估计很想效仿当年的唐太宗,用最简单、直接、残暴的方式,将朱文圭杀死了账,就此断绝一切的后患。

然而朱棣最终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侄孙送往凤阳圈禁,后者除了没有人身自由外,衣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皇权之下无亲情,按照朱棣惯常残忍好杀的本性,他理应处死朱文圭才对,然而他最终却选择圈禁这条路,想来还是追求皇位合法性所带来的舆论压力,在他身上起到了作用。

朱允炆与长子下落不明,只有次子留下

朱棣既然以朱元璋的合法继承人自居,以仁慈宽厚之主的形象示人,为了不落下“自相残杀”的骂名,那么就需要他抑制住对皇室成员中失败者的杀戮之心,而采用圈禁的方式,唯此才能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当然朱棣这样做有他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有足够的自信,确保被圈禁的这批皇子王爷们不会“逃出生天”,到外面继续造他的反。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朱文圭没有被处死,而是被送往凤阳广安宫圈禁。可朱棣虽然饶过朱文圭一命,但心中还是惴惴不安,非常担心他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劫持,更担心他长大成人后,会利用各种机会反抗他。所以朱棣为安全考虑,不仅在朱文圭的禁所布置重兵把守,而且还严格限制看管者跟他讲话。

朱文圭被圈禁55年,获释时已经57岁

就这样,朱文圭在四面全都是墙壁、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度过了55个春秋,绝少人跟他话,更不用说谈心,教授他知识。这种状态下成长起来的幼儿,心智发展情况可想而知。据说朱文圭获释时,这个年近花甲的老翁,甚至连六畜都分辨不清,活脱一个痴呆儿。

以朱文圭特殊的身份,他本应被圈禁至死放休,然而在他临死前,却又意外地品尝到自由的味道,而这一切全是拜明英宗朱祁镇所赐。公元1457年,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成功、结束长达7年的圈禁生活后,对同样被幽禁的朱文圭动了恻隐之心,经征询大学士李贤的建议后,下达了恢复朱文圭自由的命令。

对于皇帝这项善举,反对者大有人在,某些人以朱文圭获释后恐将不利于朝廷为由,劝说英宗收回成命,但后者却自信满满的说“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丝毫不为之所动。李贤听完皇帝的回复后大为感动,连连称赞他有尧舜之心。

明英宗将朱文圭释放,委实有胆量

惠帝少子文圭。年二岁,成祖入,幽之中都广安宫,号为建庶人。英宗复辟,怜庶人无罪久系,欲释之,左右或以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大学士李贤赞曰:“此尧、舜之心也。”遂请于太后,命内臣牛玉往出之。见《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六·诸王三》。

朱文圭获释后被允许定居于凤阳,并在当地自由出入、婚娶,跟正常人已经没有两样。不仅如此,英宗还赐给朱文圭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来照料他的饮食起居。朱文圭被圈禁半个多世纪,如今一旦重获自由,不免会悲喜交加、难以自持。由于情况变化太快、情绪过于激动,朱文圭在获释后不久便撒手人寰,终年57岁。

明朝中都凤阳城遗址

朱文圭生前没有封号,在官方文书上被称呼为建庶人,直到南明年间,他才被追谥为润怀王或原怀王,当然这也是后话了(“听居凤阳,婚娶出入使自便。与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给使令。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几卒。”引文同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