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佩服!朱元璋修建南京明城墙为何历经六百多年不倒

南京明城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初年(公元1366年到1386年)在都城南京修筑的城墙,为世界第一大城垣。当时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它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坚固的古城墙。朱元璋先后动用全国1部、3卫、5省、28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

明城墙为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中国继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现存为京城城墙,超过23公里,城门计有13座,水关2座。1988年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

矗立600多年,南京城墙依旧在用青灰的身躯,无言地诉说着往事。南京明城墙与其他古城墙不同,它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来筑城。也有一种说法,说的南京明城墙的走向连线就是朱元璋的相貌。城墙总长度达了33.7公里,现存23.743公里,被誉为中国数千年城垣建造史的颠峰之作。

在南京城的外围,还因山之势,建有一道外城,开设了18个城门:江边的栅栏门、江东门、大小驯象门、大小安德门、凤台门、夹岗门、上坊门、高桥门、沧波门、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今尧化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到江边的外金川门。

尧化门原名姚坊门,是夯土外郭东北部的一道城门,位于现栖霞区尧化街道尧化村。1903年,英国工程队在修建沪宁铁路时,将姚坊门误译为尧化门,后沿用至今。同年,尧化门被拆除,成为南京市北铁路枢纽。

虽然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南京明城墙的绝大部分还是得到了保存,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这要感谢朱元璋,确实如此。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并改名应天府。随即,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了“高筑墙、广积良、缓称王” 的建议,开始将南京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既然是根据地,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是无比重要的,于是朱元璋决定修建有史以来最坚固的城墙。

为了修建这个城墙,朱元璋一共动用将近三十万民工,城墙上的砖更是无数,根据记载大约3.5亿块。朱元璋在修建城墙的时候,为了防止偷工减料,官员从中谋取利益,实行了责任到人的制度,响应的还配备有残酷的惩罚办法。这几亿块砖头,要求尺寸大小不能相差太多,一块砖的重量不能相差太多。

如今我们能看到南京明城墙,与朱元璋命人在修建过程中的采取施工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专家表示,南京明城墙的修建过程“严格落实了责任到人”。在城墙的城砖上,很容易就能发现斑驳的铭文,上面除了烧制时间、州府名外,还有监造官、烧窑匠、制砖人、提调官的名字。

南京明城墙上的排水孔。据记载,城墙用砖在交砖时,检查官员会让工人抱砖相击,城砖不脱皮、不破碎,声音清脆,视为合格;如果城砖掉皮、破碎,有裂缝或声音混浊,那就不合格。一旦出现大量城砖质量不合格,监造官会被砍头。

城砖上的刻字,历经600多年,依旧能看清所刻的内容。毫无疑问,这就是南京明城墙能够屹立至今的最大原因,也是城墙坚如磐石的最大秘密。在朱元璋的要求下,南京大明城墙在南京六百多年仍然不倒塌,真是坚不可摧的奇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