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清朝出动3万精兵,为何只打死5个英法联军士兵?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3万精兵与英法联军8千余人在八里桥发生了一次激战,却出现了一个尴尬的战绩,只打死了五个英法联军士兵,这是为何?

1860年8月21日,在天津大沽失陷后,僧格林沁统率军撤退至通州、八里桥一带,准备与英法联军进行野战,发挥清军的骑兵优势。

9月7日,当谈判破裂后,英法联军决定进犯北京,给清朝一次狠狠的教训。

9月19日,英法联军对八里桥及一带进行全面侦查,发现北京到通州运河沿岸部署了大量的清军,运河上面有一条17世纪建造的单孔桥,即八里桥,距离北京城只有八公里。

当时,僧格林沁率领清军一共有3万余人,其中蒙古马队就有1万余人,可以说是集齐了清朝北方的精锐部队。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法联军的人数就有点少了,总共才8千余人,不到清军总人数的1/3。

9月21日上午7时,英法联军向八里桥方向推进,分东、西、南三路对八里桥清军阵地发起攻击。清军马队立即进行冲锋,手拿着长矛和弓箭迎击英法联军,企图冲乱英法联军的战斗队形,但都被打退了。

到中午12时,八里桥之战以清军的失守告终,英法联军占领了八里桥。

另外,伤亡结果记载更令人讽刺:法军死亡3人,伤18人;英军死2人,伤29人。清军损失超过1200人。同时缴获了“大量的火炮,一堆弓,箭和箭囊,上千把火绳枪,很多旗帜,里面有僧格林沁的皇家大旗。

法国远征军司令蒙托邦将军这样回忆:“八里桥成了这一天最动人的一幕。早晨还斗志昂扬的那些清军骑兵,现在都已消失得无踪影了。这座桥是一种古老文明造就的伟大古迹。那些衣着华丽的骑兵,在桥道上挥动旗帜,毫无掩护地以一种对我们的大炮和火炮无能为力的炮火,作出了反击。”

为什么会败得如此之惨?有人这样认为,八里桥之战是近军队得与封建军队的一次较量,骑兵冲击、冷兵器近战与工业革命后以炮兵为核心的火力战之间的两个时代的决战,血肉之躯终归抵挡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枪炮。

说得直白一点,清朝腐朽落后得不是一点点,而是太多了,这才导致那么讽刺的战斗结果:3万精兵打死5个英法联军士兵。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