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的毛遂最终结局如何?语文老师没有告诉你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毛遂自荐”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末期群雄纷争,秦国独大。秦王发四十万大军攻赵,并且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派相国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搬救兵。

平原君赵胜为了执行这一重大使命,准备从门下数千宾客中挑选二十名有オ干的随行。但挑来选去,只选出十九人,还差一人。此时宾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主动站出来要求充二十人之数随行。平原君说:“有オ干的人处世,就像锥子放在囊中,其锥尖是会立即露出来的。先生你到我门下已有三年,可我至今没听到别人对你有何称誉,看来是你本没有什么特别才干,你还是留下来吧。”

毛遂说:“我今天就是请求您让我能处于“囊中,如果早让我处在“囊”中,我岂止是显现锋尖,一定会锋芒毕露。”平原君于是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随同出使楚国。在楚赵会谈时,一来由于楚王也惧怕秦国,二为平原君游说不得其法,所以从早上谈到中午也没谈出什么结果。

眼看借兵之事就要黄了,这时毛遂拔剑挺身而上,向楚王直陈利害。他软硬兼施,终于迫使楚王很快答应与赵结盟,出兵救赵。毛遂从此后名声大振,被平原君奉为上宾。

这就是耳熟能详的“毛遂自荐”故事,但是毛遂立下此番大功后,按说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何后来就再无他立功的消息了呢?他的最终下场如何?这一点,我们的语文老师并没有告诉过我们,下面我来告诉你。

原来在立了大功之后,毛遂被赵王封为大夫,次年,燕国攻打赵国,赵王任命毛遂挂帅出征御敌。毛遂向赵王请辞,并坦陈理由,自己并非惜死,而是德薄能低、能力难以任重。如果是做一个冲锋陷阵的开路先锋自己还能担任,做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实非自己所长,不敢以国家的安危冒险,请赵王另择贤能。

无论毛遂怎么推辞,赵王就是不答应。于是,毛遂只能硬着头皮率军出征,最后这支部队被燕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毛遂本人羞愧难当,自觉无言回国都复命,于是避开残兵,在山林里拔剑自刎,这就是他最终的结局。

毛遂之死,赵王应负很大的责任,他没有知人善任的能力又刚愎自用,毛遂一再推辞,他却强行任命,最终落个凄凉下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