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涛为官清廉、洁身自好,是个礼法之士

大家好,我是头条作者,今天小编带大家来说一说竹林七贤山涛的故事!公元264年,司马昭亲率大军,西征平息叛乱。当时,曹操的后人魏氏诸王都居住在邺城。司马昭担心他们会趁机闹事,就让山涛担任邺城的行军司马,并派出五百名士兵镇守。出征之前司马昭嘱咐山涛:"西边的叛乱我会平息,邺城的事就全靠你了。"待到司马昭西征归来,邺城果然平安无事。从此,司马昭对山涛更加信任倚重。山涛还担任过一个重要的官职是尚书吏部郎,职责是为朝廷选拔官吏。

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来年,每当遇到官缺,山涛总是提出好几个人选呈送上去,同时附上对所推荐人的品评。当时的人把这称为《山公启事》。山涛身居要职,有不少人想通过贿赂来与他建立关系,达到当官或升迁的目的。但山涛为官清廉、洁身自好,对于别人送来的东西他一律坚辞不受。不过,山涛也理解求官者的苦衷。因此,他对送礼的人不是怒目斥责,而是婉言拒绝。

景元二年(261年),山涛由吏部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他打算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嵇康得知此事后,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示拒绝。虽然嵇康只是想以此向统治者表明自己绝不出仕的决心,并非真正切断与山涛的友谊,但这对山涛来说,这仍然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然而,山涛不以为意,对于朋友,他向来宽怀大度。后来嵇康在刑场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了山涛,并对儿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死后,山涛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在嵇康被杀的二十年后,山涛荐举嵇康的儿子嵇绍为秘书丞,终于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山涛虽然曾在百家岩的竹林中和朋友们谈玄论道,但和嵇康、阮籍不同,他仍是礼法之士。孝,在他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据说,得到母亲生病的消息时,山涛立即告假回家。看见面容憔悴,消瘦卧床的母亲,山涛失声痛哭,责怪自己没有尽到儿子的责任。山涛整天守护在母亲身边,端水喂药,给母亲做的饭他都要先尝尝,看看香不香。母亲去世后,山涛虽然已经年逾六十,但仍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山涛还准备在母亲坟旁结庐守孝,借此机会告老还乡,没想到竟被朝廷驳回了。

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病死。四个月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迫曹奂退位,自己在洛阳南郊受禅称帝,史称西晋。随着司马炎的登基,山涛的官也越做越大。后来,他终于当上了司徒,成了早年梦寐以求的三公。公元283年秋天,79岁的山涛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去世了。据说山涛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曾经著有《山涛集》十卷,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如今,人们能看到的只是他的书法作品。与山涛刚好相反,王戎(234—305年)字濬冲,是竹林七贤中最小的一位。

王氏一族在林沂是有名望的大族,他的亲族辈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掌握着西东两晋政府的政坛,有"八王"之称。王戎的祖父担任过幽州刺使。王戎的父亲在曹魏时期担任过尚书郎、幽州刺史,后来被封为贞陵亭侯。史书记载,王戎从小就很聪慧,据说他7岁时与小孩们一起游玩,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摘,只有他全不动心,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对人说:"树在路边,上面还能保留这么多果子,这必定是味苦的李子。"等其他孩子摘下来一品尝,果然是苦李子。

从此以后王戎便被称为"神童"。《晋书》本传还记载了王戎另外一个故事。魏明帝曹叡在位时,曾经弄来一只大老虎,关在京都洛阳宣武场的栅栏里,他发出告示说要请勇士拔去老虎的爪牙,允许全城的百姓前去观看,王戎也在看热闹的人群中。当勇士断掉老虎的爪牙后,老虎疼得发狂,不断地冲击着栅栏,并发出可怕的吼声。好像要从栅栏里冲出来似的。围观的人们都被惊呆了,有的四散奔逃,有的吓得瘫坐在地,场面一片混乱。

只有王戎一点都不害怕,还看得津津有味。坐在城门楼上的魏明帝曹叡见此情景很是惊奇,派人去打听他的姓名。从此以后,王戎的大胆镇定便广为人知。今天小编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吧,最后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看完本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喜欢本文的话,给小编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