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地主找开国上将讨债,上将只好把房子卖了

开国上将李克农在情报战线上的传奇故事,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很多了,今天再来看看李克农的家事。

李克农与夫人赵瑛共有五个孩子,分别是女儿李宁、李冰,儿子李治、李力、李伦,个个事业有成。

主席曾经对李克农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评价:“李克农是大特务,但却是我们党的大特务。”这句话,其实就是主席对李克农的孩子们说的。

那是1938年3月,李克农一家抵达武汉。根据安排,李宁、李治、李力三人跟着龙飞虎去延安,刚到延安,他们就要求见见主席。叶子龙知道主席太忙,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见这几个小孩子,就去汇报。

主席当时正在写《论持久战》,听说李克农的孩子要见他,立刻放下笔,说:“李克农的孩子,再忙我也要见!”

主席当时生活很清苦,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好的,这次却让叶子龙去食堂做了几个好菜。叶子龙有些为难,问钱从哪来?主席说:“用我的稿费吧,今天无论如何,也要让李家的千金公子们吃顿好的。”

主席为什么对李家子女这么好呢?其中还有段故事。在30年代初,主席被挤出了中央,无人问津,但李克农不管这些,经常上门向他讨教。红军长征时,主席身边没有秘书,李克农就擅自做主,把叶子龙调过去,给主席当秘书。

主席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这样的恩德,他自然记在心上。

李克农最小的儿子叫李伦,也很值得一说。

李伦生于1927年,那个时候,李克农差点被捕,妻子赵瑛不顾自己怀着身孕,冒险去给他通风报信,才逃过一劫。因此,经常有人对李伦开玩笑说:“你的革命资历可不短,在娘胎里就闹起革命来了。”

李伦一直跟着母亲,直到1938年4月,才在武汉见到了父亲。李伦生性活泼,在武汉办事处各个房间到处窜,有人开玩笑地说:“这孩子简直就像个小日本儿,在办事处到处‘侵略’。”从此,李伦就有了这个“小日本儿”的绰号。

(图:李克农与李伦)

半年后,李伦跟着父亲去了桂林,见到了胡 志明。胡 志明听大家都叫李伦“小日本儿”,直摇头,说中国人正在抵抗日本的侵略,怎么能叫“小日本儿”呢?

胡 志明出了个主意,让李伦在报纸刊登声明,说本人不承认“小日本儿”这个绰号,以后再喊我,我谁也不理。没想到,声明一刊登出来,这个绰号反而叫的人更多了。

李克农本来不知道儿子这个绰号,他也是从报纸上看到的,哭笑不得,最后说:“你也不小了,不要在办事处窜来窜去,去当个勤务员吧。”

于是,12岁的李伦就成了办事处的勤务员,每天扫地擦桌子,晚上还要站岗。经过多年的锻炼,李伦进步很快,曾担任过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榴炮团一营营长,于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那年还只有28岁。

后来,李伦担任过总后勤部副部长、后勤学院院长等职,并于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最后还有一个事儿值得一说。

李克农早年参加革命后,老家生活艰难,父亲就跟当地的地主借了点钱,一直没还上。等到了建国后,债主听说李克农当了大官,就来找李克农的父亲李哲卿,让他赶紧还债。

自古欠债还钱,理所应当,但李克农也没钱,只好把老家的一座旧宅卖了。

1956年5月,李克农回到安徽老家,结果警卫员一个不注意,就找不到李克农了。警卫员急得直哭,说李部长要出了事可怎么办?

这时,有人提醒他说,你去马家巷1号看看,他肯定在那里。果然,警卫员去了之后,就看见李克农站在旧宅的门前,显得很落寞。

当地人提醒李克农说,现在地主被打倒了,这座宅子你可以收回去,谁也不敢说什么。

但李克农摇了摇头,说:“借别人的钱,哪有不还的道理?这座宅子已经不是我们家的了,我不能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