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侄子都曾起篡权自立之心 唯独他忠于朝廷连死都获“贤名”

东晋是依靠士族力量建立起来的政权,从开始的“王马共天下”,到后来桓玄自立,事实上司马氏的帝王宝座从来就没坐踏实过。幸好有王导、谢安这样的人从中权衡,才晃晃悠悠的维持下去。

从东晋中期开始,桓氏一族就手握重兵,占据着长江中游。桓温和他的儿子桓玄,都是野心很大的人,属于东晋的不安定因素。可在两人中间执掌家族的桓冲,却和自己的哥哥、侄子完全不一样。

桓冲是桓温最有本事的弟弟,因此也被兄长所重视。桓温有野心不假,可本事也是有的,他知道自己的世子难堪大任,就打算自己死后让桓冲来代替自己执掌荆州。为了顺利让弟弟接班,桓温甚至不惜流放自己的亲儿子。从这点上来看,桓冲确实有不同常人之处。

和自己的哥哥不同,桓冲的才能并不是体现在军事上,严格意义上说,生来谨慎的他都不算是个合格的主帅,甚至是不合格的将领。但和哥哥不同的是,桓冲对朝廷特别忠诚,在桓温死后,桓冲主动放弃执掌京畿的职位,踏踏实实为东晋镇守长江中游,其间也曾北伐,只是没什么收获。

桓冲的低姿态,极大的缓和了各豪族之间的矛盾,这为东晋后来淝水之战的胜利提供了内部基础。淝水之战后,桓冲因为战前的悲观言论羞愤而死,就这么一死,都被评价为“贤”。为什么呢?因为淝水之战前,宰相谢安说到底还是文官,声望虽大,可军事实力远不及桓氏。战后就不一样了,要知道那一战东晋的主力北府兵,就掌握在谢安的侄子谢玄手中。如果桓冲没死,两大家族的矛盾可能瞬间激化,也许东晋挺不了这么多年。说桓冲“贤”到死也不为过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