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留一人制衡诸葛亮,为何没过多久就被诸葛亮给废掉

说起来白帝城托孤大家都看到一幅明君忠臣的感人画面,然而背后隐藏的真相却是让人心寒。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和谐,诸葛亮确实一生都是尽忠职守为国操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忠臣谋士,而刘备却没有足够的信任他。刘备虽然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表现得声泪俱下,并且将儿子刘禅拜其为相父,然则对诸葛亮实在是不太放心,所以才有了让赵云日夜看护刘禅的关照,此外还专门留下一人分权制衡诸葛亮,这个人就是李严,但是没过了多久李严就被诸葛亮联合朝臣给废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此事还要从白帝城托孤说起,刘备当时率领大军伐吴却遭逢惨败,蜀汉国力衰微而刘备也自知不能长存,蜀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窘局面。刘备虽然病入膏肓但是心里却很明白此时的局势,整个蜀国之中除了诸葛亮再也没有人能够力挽大厦于将倾,所以只得将国家大事全部托付给诸葛亮来处理。

但是刘备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君主,他也知道汉朝当年那么强势仍然衰微就是因为宦官和权臣乱政导致,而他的儿子刘禅当时才17岁肯定没办法服众,诸葛亮本身就是位高权重此后如果再大权独揽的话,将来的江山到底跟了谁的姓还未可知。刘备为了不让自己辛辛苦苦半生打下来的江山给了外人,于是专门留下几人制衡诸葛亮的权力。他先是对常年跟随自己并且忠心耿耿的赵云讲起了往日的故事,将其感动的稀里哗啦,然后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好好看着自己的儿子别被人害了。此后更是给当时的一个上将李严兵权,以此来和诸葛亮形成分权制衡的局面,这样一来刘备才有所放心。

刘备占据川蜀之后手下共有三个集团势力,分别是荆襄集团、益州集团以及东州集团,而李严就是东州集团的一员。刘备正好借此机会拉拢李严,让其感恩戴德的为自己儿子坐稳江山出力,所以他采用这种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共同治理蜀汉的政治策略。在他的构想下有这两个相互制衡,共同辅佐,蜀汉一定能够长治久安,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也就始终能够保持下来。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严这个人却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我们知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就病逝了,诸葛亮在之后就回到成都辅政,而李严则留守永安,从而形成内外联系的政治格局。后来刘禅正式即位,将诸葛亮封为武乡侯,而李严则被封为都乡侯,并且让其假节而且加光禄勋,可以说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这个时候的李严在外面掌管军事可以说是手握重兵,就是一个统领一方的大将军从而远离朝堂之上;而诸葛亮自从返回成都之后开始主持朝政,慢慢的就成为了一个权臣,国家政务上的事情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诸葛亮都要亲自决定。这样一来诸葛亮的重要性就显得比李严高多了。

同时诸葛亮的身份不仅是丞相那么简单,还挂着益州牧的身份,拥有独自开府的权限,这些李严是没有的。于是李严就有自己的想法了,他觉得自己和诸葛亮同样都是托孤大臣,但是待遇上自己却比诸葛亮差远了,心理就很不平衡。此外李严性格还是那种比较高傲的,属于难以相处的类型,多次和别的大臣闹矛盾甚至逼反一些蜀国大将,而且和诸葛亮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表面上来看相安无事,实际上已经是矛盾重重,称之为离心离德也不为过。

在这种情况下李严自然不服从诸葛亮的调遣,经常做出一些抗旨不尊的事情。公元226年的时候诸葛亮准备兴兵伐魏,于是就下令李严率军前去镇守汉中,结果李严拖延不去并且想要和诸葛亮讨价还价,并且还想要当一方刺史让诸葛亮划几个郡县给自己,诸葛亮直接拒绝了他的这一个要求,李严也因此拒绝出兵。后来在公元230年的时候曹真率领大军攻打蜀汉,诸葛亮为了防止汉中有失再次下命令让李严率领两万军队前往汉中支援,李严这次仍是磨磨蹭蹭,并且发布一些流言说曹魏准备用官职来诱降自己,诸葛亮闻弦歌而知雅意,于是就上书让刘禅给他加官进爵,并且让他儿子李丰也担任一方要职,李严才肯出兵北上。

李严作为手握重兵的一个大臣,却听宣不听调遣,还经常以此为威胁向诸葛亮要权要官,并且拥兵自重想要和诸葛亮争权,成为了蜀汉政权一个不稳定因素,也算是触碰到了诸葛亮的底线。后来李严更是犯下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而且被诸葛亮抓住了,于是在诸葛亮联合当时的二十多名主要朝臣的上书下,终于提出废除李严的建议。结果李严理屈词穷只好认罪坦白,之后诸葛亮就上书将其废掉,贬为平民并且流放外地。从此之后李严再也没有能够回来,后来听说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李严也病发离世。

你对李严此人有什么看法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