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揍谁就揍谁?这群崇尚“自由”的“哥萨克”原来是乌克兰的祖先

哥萨克(Казак)这个词来自他们的母语突厥语,意为自由人。原指从金帐汗国逃到南俄罗斯地区从事游牧的鞑靼人和斯拉夫人,后泛称15~17世纪从农奴制压迫下出逃的农民、家奴和城市贫民,他们住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靠当雇工为生,他们以“塞契”为基本组织进行自治,对外“自由”,对内“民主”;首领被称为“盖特曼”,通过选举产生,战时统领军队,平时行使行政管理。其中以乌克兰地区的札波罗什哥萨克最为有名,他们聚居于第聂伯河中游的激流险滩段(札波罗什即激流之意),形成著名的“札波罗什营”。

16世纪的乌克兰处于波兰的统治之下,札波罗什哥萨克虽然为波兰国王服务,但崇尚自由的他们也经常结伙对鞑靼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进行袭击,可谓是想揍谁就揍谁。然而由于波兰特色的贵族民主制,波兰国王往往不能制衡波兰贵族对乌克兰的殖民和侵蚀,札波罗什哥萨克和波兰贵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当其中的一位盖特曼(首领)-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受到迫害时,波兰国王没有公正的处理好这件事,导致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札波罗什哥萨克发动了著名的赫梅利尼茨基起义。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赫梅利尼茨基先是迅速攻占了扎波罗热,同时派出信使呼吁各地哥萨克和东正教农民参与起义,并争取到了克里米亚的鞑靼人的支持,迅速击败了前来镇压的波兰政府军,攻占了基辅。

在基辅,赫梅利尼茨基宣布建立一个哥萨克人的国家,着手在军事、行政、金融、经济和文化领域建设国家。

哥萨克“盖特曼“的徽章

然而波兰人的反扑是凶猛的,哥萨克人同波兰人持续进行了多年的战争,由于国力不济,哥萨克人逐渐处于下风,赫梅利尼茨基不得不寻找外援,他先后接触过奥斯曼土耳其和俄罗斯,最终由于共同的东正教信仰,他选择了向沙皇求援。

1654年,经过哥萨克拉达的批准,赫梅利尼茨基和沙皇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条约》,条约规定札波罗什哥萨克向沙皇效忠,并将哥萨克国家并入俄罗斯。

这一条约最终改变了乌克兰的版图,波兰势力被迫逐渐退出乌克兰,而俄罗斯对基辅的主权通过这一条约合法化,虽然赫梅利尼茨基对条约的结果始终不满,但由于绝大部分哥萨克人信仰东正教并倾向于沙皇,使得赫梅利尼茨基最终在部下背叛后郁郁而终。

现代乌克兰的分裂也正是由于这一条约,曾经的波兰贵族共和国影响下的乌克兰西部地区和在札波罗什哥萨克影响下的乌克兰东部地区之间有着天然的裂痕。(利刃JB)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