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唯一亲笔画落锤,民间收藏又挽回一国宝

苏轼亲笔,国宝回归

苏东坡唯一亲笔画4.636亿拿下。 又一件国宝回归! 11月26日晚,在佳士得香港“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专场中,随着拍卖师清脆的落槌声,流离海外80余年,被论考认定苏东坡唯一亲笔画苏东坡《枯木竹石图》(又名《木石图》)手卷以4.636亿港币(含佣金)成交。 来自佳士得方面的回应称,买家来自大中华区的机构收藏,“所以一定是回到中国人手上。”

苏轼 枯木竹石图卷 紙本水墨 26.5×50.5cm

该画作画面内容很简单,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用笔看似疏野草草,不求形似,其实行笔的轻重缓急,盘根错节,都流露出作者很深的毛笔功底。

苏轼 枯木竹石图卷 紙本水墨 26.5×50.5cm

本幅右上钤有乾卦小印,左下有“绍”、“兴”联珠印。别有“风阁王氏”墨印,以及“黄琳美之”、“易庵图书“诸收藏印。图后另纸有元鲜于枢题记:“右东坡枯木丛筱怪石图,世间传本甚多,此卷前有乾卦印,后有绍兴玉印,是曾人绍兴内府者,盖非他本比也。杭州王井西尝收一本,与此略同,不知今归何人。米芾也在该画作上题字: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如世路险,老学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苏轼画像

漂泊海外80载,终回故土

《木石图》与《潇湘竹石图》据传皆为风雨楼旧藏,在民国时期,担任过吴佩孚秘书长的白坚夫买下这两幅画。我国著名书画鉴定大师张珩于1937年在其日记中亦有提到《木石图》,称其出价九千金向白坚夫求购此画而不得,后得知日本“阿部氏以万余得去”,张珩遂感叹此后再无机会见到此国宝。哪怕后来徐邦达等先生组成的鉴定小组也曾为此画去找过阿部房次郎,渴望一睹《木石图》真容,但画主称战争已将作品炸毁。

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绢本墨笔 28x105.6cm 中国美术馆藏

因此,鉴定小组的几位老先生都没有见到过《木石图》。直到今年春季,佳士得拍卖行在日本进行藏品征集时,有日本藏家主动联系称手上有国宝,并发来图片,图片显示的正是这幅《木石图》。

《木石图》全貌

为此画亲赴日本寻回此画的拍卖行书画专家游世勋表示,日本藏家后代手里的中国艺术品在流出:“(日本藏家)后人的收藏、生活方式都在极力地西化,他们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就慢慢把中国的东西出掉。”

漂流海外80载漂泊终回到神州,经历过兽首回国的前圆明园管理处发言人宗天亮认为,越来越多曾经流失海外的文物近年来逐步回流,本质是国力逐步强大和民间力量蓬勃。

拍卖现场

海外文物回流路漫漫

这也是近40年来,继宋米芾《研山铭》手卷、圆明园牛首、虎首和猴首三件铜像、唐韩滉《五牛图》、战国虎形佩之后,又一顶级国宝回流,中国文物界再次为之沸腾!

唐·韩滉 五牛图 麻纸本139.8x 20.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介绍,目前中国国宝文物回流有三种方式:捐赠保护、主动归还和回购。 其中,民间力量采用回购的方式成为回流主力。历史上,由于列强侵略和国力衰弱,大量文物流落到民间,新中国成立后,部分爱国企业家选择将动将手中的珍贵文物捐赠给文物部门,交由专业机构来保护;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和国际关系交往密切,瑞典、法国、日本也曾通过外交渠道归还部分文物。

宋米芾《研山铭》

时至今日,爱国民间力量与国家齐心,不断从全球各地寻觅国宝重器。北纬拍卖董事长、著名收藏家周双成介绍,这些民间买家往往选择低调、不显山露水,但他们从国外购买文物大多是出于一种爱国情怀和对文物的一种热爱,不仅仅是投资目的。”周双成说,“其实,这种民间收藏也是一种文物保护,而且绝对是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