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被严重忽视的24名将 一险杀张飞 一坑惨曹操 一位高赵云

(说历史的女人——第508期)三国武将极多,可是常被人们谈论的却多半都是蜀汉的五虎上将、魏国的五子良将、东吴的几个大都督,此外加一个吕布。但是实际上,除了这些名将之外,比较杰出的武将还是有很多的,今天我们就专门结合演义和史载的一些粗略情况,汇总出三国中被严重忽视的24位名将,这些武将有的功劳极大,甚至大到足以影响三国历史的转折,在这24位名将中,其中一个曾经险些杀掉五虎猛将张飞,另一个更是把最厉害的枭雄曹操坑惨,还有一个也很厉害,其位置高过赵云。那么这24名将到底都是谁?我们今天来一起回顾一下。其中若有遗漏之处,还望各位看官积极留言补充。

首先为了方便各位看官,我们尽量把这24位名将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类,主要分为四大阵营:其一是曹魏,其二是蜀汉,其三是东吴,其四是群雄诸侯。

第一为曹魏阵营。

曹魏阵营的名将占据比重最大,共11位。曹氏方面有4位,分别为曹洪、曹彰、曹真、曹仁。此四人战功功劳最大当属曹仁,但也正因此,曹仁是被严重忽视程度最狠的一位良将。曹仁是曹操阵营的元老级将帅,曹仁本人也是勇谋兼备,一生战功极高,深得曹操信任,长期以来担任的都是独领一面的角色,尤其是赤壁之战后,他先后被安排镇守江陵、樊城。这些地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江陵是荆州的要地,周瑜为了夺得此地,花费了大量兵力,甚至差点命丧此地。樊城同样是荆州魏蜀吴鼎力的一个军事要地,一个门户,关羽为了夺取此地,不仅没有拿下,而因此丢掉了性命,丢失了荆州大部分蜀国的地盘。曹仁因忠勇、能战、善守,历来为人称道。

曹彰是曹操的亲生儿子,此子号称黄须儿,勇武过人,尤其是在征伐乌桓、降服辽东轲比能两大战事上,其威名震动边塞,功劳最为显著。曹洪跟曹仁一样,也是曹操的从弟,曹洪的功劳也很多,但是说起来最要命的一次功劳却是在荥阳大战中救了曹操,当时曹操的追兵被董卓的伏兵伏击,曹操的士兵虽死战,但是伤亡仍极惨重,曹操本人的战马也死了,在这样的危机关头,曹洪舍命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以便曹操快速撤离,方脱离生死险境。此一功,其重要性可谓是不言而明。

最后说说这曹真,他的名气或许还没他儿子曹爽名气大,曹爽名气大是因为被司马懿耍了。在中国有一句俗话叫老子英雄儿好汉,可是搁在曹真这里却不那么符合了,曹真绝对是个英雄,战功卓著,尤其是曾经成功挫败了诸葛亮在公元228年的北伐,此外还有大败羌胡联军平定河西之巨功,以及大破吴国孙盛之功。在曹魏中期中期表现非常突出。

曹魏阵营除了曹氏4名将外,还有7位名将,也是功绩比较突出的。分别是李典、乐进、枣祗、郝昭、郭淮、韩浩、臧霸。李典被称为儒雅的猛将,跟夏侯惇有点像,爱读书,淡泊名利,不与人争功,不过去世得比较早,36岁就死了,在三国中36岁去世的人好几个,可是人人都知道周瑜、庞统,却鲜有人知道李典也是这个年纪而逝的。

乐进,其为五子良将之一,但是其名气却跟张辽等人没法比,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乐进。乐进这个人长得身材矮小,但是却雄烈有胆识,曹操非常赏识他,也是屡立战功,比如官渡斩杀淳于琼等。

再说枣祗,人人都知道曹操有一项政绩非常突出,即屯田制,但是极少有人知道屯田制的首倡者枣祗。枣祗这个人才干出众,尤其是辅佐曹操搞这个军民合一的屯田制,不仅解决了饥民问题,也解决了人口问题,更解决兵员问题,堪称一大创举,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大。枣祗后来官职做到屯田都尉、陈留太守,只可惜英年早逝。

郝昭这个人了不起,是曹魏中期的名将,一生最牛的战功就是镇守陈仓。当时郝昭的守军仅一千之众,而诸葛亮的进攻大军数万之众。诸葛亮当时也认为,单是靠这种兵力的悬殊,就能拿下陈仓,结果诸葛亮下令攻城后,蜀军不管是用云梯、冲车,或者挖壕沟,总之是用尽了攻城兵器和办法,用了20多天,竟然也没攻下郝昭镇守的陈仓,最终诸葛亮认输无功而返退兵而去。郝昭开创了一个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战例。

郭淮比较厉害,战功也极高,曹操时期已经很受重用,比如在攻下汉中时,曹操留夏侯渊做了一把手,而让郭淮为司马辅佐夏侯渊。后来夏侯渊阵亡后,魏军群龙无首,军心彷徨,在此危机关头,正是郭淮站出来汇聚兵将,并推举张郃为首,如此军心方才稳定,遏制住了刘备的攻势。后来郭淮在曹丕时期主要在雍州任职,对于西凉诸族威慑力极大,堪比早年的马超,也因郭淮,羌胡不敢侵犯魏地。

韩浩也是曹魏屯田制的发起人之一,后来一直掌管禁军,可见曹操对其的信任。臧霸是魏国名将,原来是吕布的部将,吕布败后,降曹。臧霸降曹后,主要在徐州一带任职,尤其对东吴的威慑极大,比如居巢打败孙权、逢龙败韩当等。官拜镇东将军、执金吾,死后被追谥为“威侯”,配享曹操庙庭。

第二为蜀汉阵营。

蜀汉阵营的比重相对少一点,原因是蜀汉阵营的武将总体数量都比较少,除了五虎将、再加一个魏延、姜维外,能够叫响的名将确实不多。不过尽管如此,作为一个独立之国,一个势力,武将还是有的。不过被忽略的名将大致有以下3位:

其一是霍峻。霍峻是荆州跟随刘备的武将,刘备在入川的时候,就带着霍峻。后来益州发生了变故,刘备在葭萌关出兵去攻打刘璋。可是葭萌城是刘备在益州唯一的根据地,其重要性当然是不用说的,刘备选用的守将就是霍峻。而且因为战事紧张,兵员自然也格外珍贵,刘备留给霍峻的守军竟然是近千人的老弱病残。可是尽管如此,霍峻依然光荣完成了任务,成功击退了刘璋数万大军的进攻,守住了这一块根据地。

廖化早些时候,跟着关羽一块守荆州,荆州失去后,廖化回到蜀汉,成为诸葛亮北伐战役中的主要将领,其地位仅此于魏延。再说陈到,一般都认为刘备的护卫将领是赵云,实际上应该是陈到,刘备手中相当于曹操虎豹骑的一支军队叫白毦兵,这支军队的统领就是陈到。虽然赵云名气比陈到大,但是实际上陈到的地位在刘备那里要比赵云略高一点。

第三为东吴阵营。

论名将之比重,东吴阵营要好过蜀汉阵营,次于曹魏阵营。不过说起东吴之名将,一般都会被孙坚、孙策父子所吸引,再就是太史慈、甘宁,抑或是那几个大都督,比如周瑜、陆逊等。因此,一些名将被忽略也就正常了。大致来看,不止4位,在此仅列4位代表名将。

其一是黄盖,黄盖属于东吴的开国名将,其功劳也是非常大的,可是他的光环却总是不怎么耀眼。原因可能是被周瑜遮住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周瑜在赤壁之战能够击败曹操的大军,主要是火攻之计,烧掉了曹操的军心和士气,所以曹操退军了。然而周瑜所使用的火攻之计,真正献策者正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老将黄盖。可以说,黄盖这小小的一个火攻之计,把曹操坑惨了,南征计划从此夭折,统一南方和天下的梦想从此断送。

其二是程普,程普也是东吴的开国之将,可是程普的悲哀在于,他总是和周瑜在一起出战,官职也总是仅次于周瑜的副总指挥。如此以来,战争的胜利果实,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全部放在了周瑜身上,而把程普就给忽略掉了。比如赤壁之战,周瑜是右都督,而程普是左都督。(此处对“左、右都督”有疑惑的看官可以查百度,不再赘言)。

此外还有徐盛和丁奉,这二人都位列江东十二虎将。徐盛这个人可以说是勇谋兼备,功劳也极多,比如曹丕带领大军攻打东吴时,东吴就是采取徐盛之计,逼走了曹丕。丁奉位列十二虎将之末,但是他一共辅佐了孙吴四代君主,而且是忠心耿耿,对东吴的影响也极其重大,比如他曾经辅佐孙休,除掉了权臣孙綝。

第四为其他诸侯阵营。

三国诸侯林立,各家都有看家名将,不过大略来看,以董卓、吕布、刘璋、袁绍为最多。当然有人说刘表、马腾也不少啊,不过这两家的武将都名声极其显赫,比如刘表那里的黄忠,再比如马腾那里的马超、庞德。所以去掉那些名气已经极大的外,实力很强的名将还有6位,如下:

董卓阵营的有3位:徐荣、郭汜、李傕。

刘璋阵营的有2位:张任,吴懿。

吕布阵营的有1位:高顺。

这三大阵营特别值得一提的有3位,分别是徐荣、张任、高顺。徐荣这个人作战指挥能力很强,有过完败孙坚和曹操的辉煌战绩。高顺则是吕布麾下最好的统帅之才,统领的陷阵营,也是三国中少有的几支精锐部队之一。

张任是最杰出的西川大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64回中,罗贯中先生给张任设计了一个戏,那就是计围张飞。我们都知道,张飞勇烈,万人敌,那是出了名的猛。可是在这一回,张任出战和张飞战了不到10个回合,诈败而走,张飞在后面追赶,结果被张任提前设计好的吴懿之伏兵截住,张任则复又杀回,张飞被前后大军围在中央——《三国演义》原文说:“把张飞围在垓心,进退不得。正没奈何,只见一队军从江边杀出……救出张飞。”

这几句交代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张飞被围住后,基本是无力杀出重围了,倘若不是后来的援军赵云杀到,张飞恐怕有被张任等杀掉或俘虏的危险。张任作为西川大将,忠勇兼备,后来战败被俘,刘备非常想得到他,让人劝降,结果张任宁死不降,刘备只好忍疼杀之。刘备因感叹张任之忠勇,遂令人仔细安葬。

结语:总的来看这24位被忽略的名将,其实个个都很了不起。尤其是其中一些名将曾经都立下过不世之功,客观来看,其功绩并不逊色于那些名声显赫的武将们。今天我们所做这个被忽略的24名将名录,定有诸多疏漏之处或遗漏之将,还请各位看官朋友补充,以飨读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