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如此厉害,但在大臣中有一个人他始终防范千里,一直不用他

张居正和海瑞几乎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都是在嘉靖皇帝在位时期步入政坛的人,而且,两人也曾有过交集。

《明史》中曾提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万历初,张居正任职国相,他命巡抚按御史偷偷暗查全国民情。当御史走到海瑞管理的区域,进入山中时看到,围在栏杆里的鸡正在吃食,屋子建造的十分整齐,道路也十分干净,御史就感叹着离去了。”

海瑞博学多才又能力出众,连山中这荒凉之地都可以管理的好好的,但是,我们却发现一个现象:为何张居正不愿意重用海瑞呢?

海瑞为人正直,屡屡平定多个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惩罚污吏,深得民心。在嘉靖四十五年时他上书批评世宗太过迷信巫术,在生活上太过沉迷享乐,朝政有再多问题也不处理,真是枉为皇帝。中国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海瑞抬着棺材给嘉靖皇帝上书的事。

可以说,在当世之时,海瑞已名满天下、誉满士林。但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因为别人的陷害入了狱,在世宗死后才得到释放出狱。

出狱之后,做事风格还是像以前一样,甚至,力度更强,依旧打击贪官惩罚污吏。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在做着许多利民利国、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比如说:疏浚河道、修建水利工程。这样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有许多大臣都争着将他引荐给张居正,张居正却摆手拒绝了。

那时候,张居正有着帝王师的身份做首辅。何为帝王师?在做国家大事决断的时候,连万历皇帝的话都不管用,换句话来说,此时的万历皇帝只是一个摆设。张居正的权势之大,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都不十分准确。

而海瑞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更像是一抹白色,孤傲的不让别人来染指自己,并且,他心里还想着把这个大染缸恢复成白色。他为人如此正直,在那时的官场上,是十分寂寞的。别说朋友、党徒了,他连个可以谈论自己政治宏图的人都没有,所以,他只能在自己自己的小天地里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实,海瑞作为耿直、忠贞的代名词,早已传遍整个官场,张居正也早就知道这个人。虽然海瑞的功绩了得,也十分受百姓的爱戴,纵然有多个人去举荐,但是,张居正就是不重用他,就是因为忌海瑞的“峭直”。

后人为此评论张居正,说他是“一个不能容纳贤臣的小人”,认为他“心胸狭窄,嫉妒海瑞的才能,所以,才不提拔海瑞”。但是,我认为张居正作为一代名相,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张居正的权谋之术和见识能力是海瑞望尘莫及的。

张居正在十三岁时就写下诗句“直上尽头竿”,二十多岁时就进入了官场,一直学习揣摩官场的规则,到了如今,可以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海瑞一身正气,就算他走到这个大染缸里,在惩治贪官污吏的时候树下了如此多的仇敌,不知这身硬骨头能撑多久,所以,他也是自然威胁不到张居正。张居正不怕海瑞成为他日后的强大政敌,那么,他害怕什么呢?

张居正担心的是:“海瑞这个人耿直高洁,连皇帝都不怕,敢于直面进言。如果,把海瑞提拔到一定的高度,依照他的脾气,如若有对张居正的政策不满的地方,肯定会闹的满城风雨。此时,万一有人站在海瑞那边,会搞的张居正这个制定者十分尴尬。如果让海瑞去做一些大事,自然需要人情往来,在这朝中海瑞得罪了不少人,做事也会处处碰壁,自然也会一事无成。”

并且,海瑞做官有原则,但没器量;有操守,但缺乏灵活;有政德,但无政绩。这一点,张居正看得很清楚,他最大的缺陷,就是政治上的无能和性格上的固执。所以,如果你给他更高的职位,他依然坚持他的那一套搞法,岂不又要贻误一方?

在封建的官场上,仅仅凭借道德的力量去做事情,这是远远不够的,张居正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张居正的身居高位已经能证明在这封建官场上要不择手段,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对于张居正的品行,世人和史家的评价都不是太高。

在奸臣严嵩当政的时候,便十分器重张居正。后来,徐阶代替严嵩成为首辅时,又同样倾心于张居正。这就足以说明,张居正不仅才华了得,而且,十分善于心计,能够左右逢源。张居正为了当上首辅,甚至,要扳倒他的朋友高拱。他私下结交冯保,神宗即位的时候,下了两道旨意将高拱赶下位子,所以,张居正这才能当上首辅... ...

由此可以得出,张居正的政治德行确实不怎么样。如此这般,若是将民间声望很高的海瑞得以重用,那么,他能不能驾驭得了这还难说。对张居正而言,对自己有利的就可以做,也不顾及什么名节。张居正好色贪财,经常有下属给他进献美姬佳人,他也因为常服春药,在寒冬时节,头顶冒着热气只能将帽子取下。但是,他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大政治家。

他推行的“一条鞭法”对中国历史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他通时事,勇任事。但是,因为万历皇帝一直生活在张居正的阴影之下,在张居正的生前十分惧畏,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下旨让人鞭尸,而且,还抄没了他全家。

参考资料:

『《明史》、《海瑞年谱》、《旷代宰相之杰-张居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