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

10月18日 刘鹗诞辰

-1-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字铁云。他是江苏丹徒人,出身官僚家庭,却对科举毫无兴趣。他自学医学、算学,对古文字也感兴趣,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之一,一生收集殷墟甲骨五千多片,辑为《铁云藏龟》一书,为甲骨文的研究打下基础、立了大功!

刘鹗又精通治河的学问,曾参与治理黄河的工程,很有些名气。他还建议朝廷借外资修铁路、开矿山,一些反对他的人便骂他是‘汉奸’——在近代,改革家常常背着这样的骂名。

刘鹗在官场不得意,便去经商。以后八国联军进北京,城里闹起饥荒。他从占领军手里买来皇家粮仓的粟米,平价出售,救济平民。

这本来不能算是坏事。然而事隔八年,清廷忽然捯起老账,给他扣上‘私售仓粟’的帽子,把他流放到新疆——第二年便死在那里。

《老残游记》发表时,用的是‘鸿都百炼生’的笔名。全书二十回。此后又有续集十几回,残存九回。

-2-

小说开头写的是个梦:老残跟几个朋友到蓬莱阁看日出,可日出没看到,却在望远镜里见到一条破烂大船,正在惊涛骇浪里向岸边驶来。那船上有八面帆,却由八个人管着,各不相顾。水手们呢?正忙着打劫乘客呢!还有几位身份不明的人,在船上高谈阔论,煽动人们杀死船主、制造混乱——就在这危急关头,这条破船反掉转船头,向大海深处驶去!

这显然是个寓言:那条在惊涛骇浪里摇摇欲沉的破船,不正是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吗?而当老残驾小船追上去,向船上人递上罗盘时,反而被船上人污蔑为洋鬼子派来的汉奸——从这里,你还能感觉到现实给作者心中留下的隐痛……”

小说主人公老残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游方郎中。他有一副济世救人的热心肠,不光摇着串铃为人治病除灾,更关心社会疾患。他治河有术,受到山东巡抚张宫保的器重。可他不愿做官,便不辞而别,跑到曹州去私访。

曹州知府玉贤是个顶呱呱的清官,可有人却说他是没人性的酷吏!曹州衙门前有十二架站笼,每天不得空闲。

站笼是一种刑具,关进站笼的人上面有枷卡着脖子,下面踮着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而玉贤到任不上一年工夫,就“站”死了两千多人!

老残还听说了好几起冤案:有个大户人家被强盗栽赃诬陷,玉贤不分青红皂白,反把大户家的爷儿仨全都关进站笼里“站”死了。这家的儿媳妇有冤没处诉,也自尽而亡。

最后连栽赃的强盗都后悔了,说本意想让这家子吃几个月官司,花几吊钱;没想到竟伤了他家四条人命——你看,玉贤的心比强盗还狠,这是多么强烈的反讽!

不错,玉贤是个“清官”,他从不要钱;在他的治理下,曹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可老百姓却恨死了他,说我们整天生活在地狱世界里呢,说不定什么时候,站笼就会飞到脖儿梗上来的!

-3-

以后老残又到齐河县,遇到另一位“清官”刚弼。这位官员“清廉得格登登的”,但想问题一根筋,主观得要命!一件十三条人命的大案,他只凭自己的感觉,就断定了“凶手”——那当然只能是冤枉好人啦。

由于老残见义勇为,出面向上级报告实情,冤案总算得到了昭雪。可老残单凭自己的力量,又能救得了几个百姓呢?天下的“清官”、酷吏还多着哪,何况还有更多的贪官!

历来的文学作品,抨击贪官的居多。刘鹗却单单提出“清官可恶”的见解来,这可以算作《老残游记》的深刻之处啦。据作者分析,“清官”之害,第一在于不近人情,与民为仇;第二在于头脑僵化、不通逻辑。结果弄得“官愈大,害愈大。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

归根到底,“清官”残酷对待百姓,只是急于做更大的官,哪里还在乎“伤天害理”呢——“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老残在客店墙壁上的题诗,正说中“清官”的要害!

注:本文节选自侯会《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