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魏过招,发现自己好像都不擅长打客场;因此有意识控制了战争规模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齐武时代(3)

这货的名字,唤作桓天生。

这位桓天生是何许人也?

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这是位神人,神到8、90岁了,还要出来闹腾闹腾,造造反。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这货是个“自称桓玄宗族”的荒人;按照《魏书》的记载就更离奇了,这货自称是桓玄的儿子。

看过拙文《闲话两晋》的估计会有印象,桓玄,东晋大将桓温之子,一度篡晋立楚,他登基80天后被刘裕击败,随后兵败被杀。

桓玄死的那年,是公元404年,假设这一年桓天生还没出生,还在他妈肚子里,到他造反的这一年,公元487年,这货已经83岁了。

那年头儿,活过70都算是高寿了;83,人都偻了,还有心造反,只能说他是奇葩了。

因此,《魏书》说的,很可能是假的。

不管这货的爹是谁吧,反正桓天生打小就生活在蛮荒地区(所以南方的史书一律称其为“荒人”),做为老土地,桓天生跟当地蛮族关系不错。

可能是身边儿的人打小儿就跟桓天生说,你爹如何如何了不起,是个英雄;所以等桓天生长大以后脚着自己如果不干点儿啥都对不起自己的老爹。

公元487年正月,觉得准备的差不多的桓天生巧言煽动雍州、司州的蛮族,扯旗造反了,一大帮乌合之众一窝蜂的闯进了南阳旧城,烧杀劫掠,很是快活了一把。看着别人嗨,别说桓天生挺冷静,他干的这可是杀头的买卖,而且就凭这点儿子人马,想要跟齐国正规军掰腕子,他也知道赢不了。

怎么办呢,得找外援。

放眼四周,能跟萧赜PK的,也只有北方的拓跋宏了;于是桓天生派人飞马赶到平城求援。

其实这会儿拓跋宏正忙着搞改革呢,他那汉化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改的拓跋宏满脑门子的汗;按说根本顾不上南方这个毛贼。不过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能恶心恶心萧赜倒也是件好事儿。

因此拓跋宏下令,北魏军出动,帮桓天生撑场子。

跟这儿要说一句的是,北魏军的人数;按照《通鉴》记载,这次拓跋宏派了一万多人马;而在《南齐书.戴僧静传》中,却白纸黑字写着“天生引虏步骑十万奄至”。

一万多人,也就是意思意思的意思;十万人,那可够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了。

冲这数儿,南齐也不敢等闲视之。

最早得到桓天生煽动蛮族、勾引鲜卑作乱的消息的是南齐雍州刺史张瓌;十万大军,张瓌不敢大意,立刻上报朝廷。

萧赜非常生气,这两年跟北魏处的不错啊,逢年过节的礼尚往来,咱也没缺了礼数;桓天生是我朝叛逆,出兵助逆,拓跋宏你是不是吃拧了?

既然你要战,咱们便作战!

萧赜下诏,族兄萧景先为都督司州诸军事,以代天子出征的名义,率精锐步骑兵直抵司州治所义阳郡(今河南信阳);萧景先头走,萧赜又把刚从益州刺史任上回朝的陈显达叫来了,命其率戴僧静等将领,率水军西进,讨伐桓天生。

根据战前部署,戴僧静做为齐军箭头,跟平西司马韩孟度、华山太守康元隆日夜急行,在沘阳西四十里的深桥(今河南泌阳正南)堵住了正准备南下的鲜卑骑兵和桓天生叛军。

鲜卑人和桓天生带着的蛮兵,正做着发财的美梦呢,走着走着,就走进了齐军的包围圈。

看对方毫无防备,齐军还客气啥,发一声喊杀了出来,魏军根本没料到这里会有齐军的埋伏,阵势立刻就乱了,被齐军好一顿暴打,魏军折了一万多人马,撤回境内再作打算。

桓天生知道遇到麻烦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卷起铺盖卷子就溜回了沘阳。戴僧静想趁着陈显达没来的时候吃独食,紧跟着就围住了沘阳,想一口吞掉桓天生。

桓天生刚开始还不服气,出城和戴僧静对殴,结果输了个一丝不挂。桓天生这回放聪明了,钻到乌龟壳子里死活都不出来,戴僧静抱着乌龟壳咬了几回,差点没把大牙给硌掉,只好悻悻撤军。

戴僧静前脚刚撤,桓天生就把头钻了出来,一看四周没有齐军,桓天生又抖起来了。桓天生再次搬来了鲜卑兵,扛着一杆破旗,摇头摆尾的进攻舞阴戍(今河南泌阳北五十里)。

桓天生刚到舞阴,迎头就被齐朝的舞阴戍主殷公愍敲了一棒,他的二掌柜张麒麟被杀。桓天生也差点死在阵上,浑身上下扎满了枪眼,桓天生痛的哇哇直叫,落荒而逃。

为了防备桓天生再次出去跳大神,萧赜开始在西边布局,萧景先任司州刺史,陈显达接替张瓌任雍州刺史,堂弟西昌侯、中领军萧鸾出任豫州刺史,萧鸾就是后来发动隆昌政变上台的齐高宗明皇帝。

萧鸾是萧道成二哥萧道生的次子,生于宋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萧鸾幼年丧父,所以萧鸾从小就是三叔萧道成抚养长大的,萧道成非常疼爱这个侄子。萧鸾为人刚练明察,长于吏事,深受堂兄萧赜器重。

只是萧赜做梦也没到的是,这个平时并不太起眼的小弟弟后来成为他萧颐一脉的掘墓人,就如同萧鸾称帝后,同样没有想到,自己非常器重和信任的萧衍成了自己子孙的掘墓人。

对于萧赜的布局,躲在老鼠洞里养伤的桓天生并没有兴趣,你想安生吃饭,先问问老爷答不答应。齐永明六年(公元488年)四月,伤愈的桓天生再次下山,伙同大队鲜卑步骑兵跟过境的蝗虫一样,浩浩荡荡的开进了隔城(今河南桐柏西北),准备再趟一趟萧赜陛下的菜园子。

萧赜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桓天生再次犯贱的消息,立刻调游击将军曹虎督遣官军西进,别以为你仗着鲜卑人是你干爹就可以胡作非为,须知朕的刀也不是吃素的。曹虎岗位职责就是打仗,皇帝下了令,那就去吧。

在这支西进的齐朝军队中打头阵的是辅国将军朱公恩,老朱带着一百多骑兵就上了路,给后队人马打前站。朱公恩前部在即将到达隔城的时候,遇上了桓天生的一票人马,朱公恩没给萧赜丢脸,七七八八,干掉了这支游军。

随后曹虎的大队人马就跟了过来,进围隔城,桓天生的人马够强硬,拒城死守。曹虎也不客气,既然你们不想活着出去,那爷爷就给你们加一铲子土吧,曹虎在城外大造围栅,饿死这帮狗日的。

正在曹虎挖坑埋栅的时候,突然有侦察骑兵来报,有大队鲜卑人马在后面出现,可能是隔城的援兵。还没等曹虎做出反应,城中的桓天生也得到了援兵的消息,兴奋的直摇头,该着爷今天发财了。桓天生带着一万多鲜卑兵大摇大摆的出了城,要和曹虎决一死战。

当两军交手之后,桓天生才发现,自己明显找错了对手,曹虎比自己还楞头青。这一仗桓天生吃够了曹虎的苦头,折了两千多弟兄,狼狈逃回城中。曹虎也没想到桓天生这么的菜,你自己不争气,那就不要怪爷们贪心。第二天,曹虎下令,齐军对隔城发动总攻。

齐军士气正盛,对付这些失魂落魄的鲜卑人简直是大才小用,当日齐军就攻克了隔城,斩杀敌军二千多人。桓天生天生的脚长,见形势不妙,脚底抹了一瓶润滑油,习惯性的夹着尾巴溜了。

关于桓天生的下落,《魏书》记载的很详细,兵败隔城之后,桓天生逃到北魏境内的颖阳(今河南登封西)避难,因为战败,他的襄阳王爵被降成了襄阳公爵。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桓天生病死于洛阳。桓天生有个儿子叫桓晖,后来做了北魏的东荆州刺史。

桓天生被干灭火了;消息报到朝廷,萧赜砸吧砸吧嘴,有点儿意犹未尽;NND,恒天生跟我捣乱也就罢了,北魏你跟着凑什么热闹;不行,这事儿没完。

公元488年4月,萧赜下令给正在前线的陈显达,你去,拔掉沘阳;给北魏一个教训;让拓跋宏那小崽子知道知道,爷的场子不是他想来砸就能砸的。

陈显达领命,带着部队就奔沘阳而来;此时镇守沘阳的是北魏将领韦珍,这也是个老戏骨了,九年前齐魏大战时,还曾大败过齐军。

因此别看陈显达既是齐国名将,又掌着得胜之兵,韦珍倒也没有怯场;城下陈显达挥师猛攻,城上韦珍守的一板一眼,颇有章法。

双方对峙了有10几天,这天,韦珍突然趁夜杀出城,黑了陈显达一把,搂了不少便宜;后者无奈之下,收拾残兵暂且退去。

韦珍还想追击,此时,朝廷有旨意到,拓跋宏下诏,不得追击,见好就收。而收到前线进攻失利的消息,萧赜也做出了同样的举措,下旨陈显达,命其率部徐徐后撤。

就这样,南齐和北魏之间一场由南齐内乱引发的一场规模不大的冲突告一段落;齐魏双方过过招儿,发现自己好像都不擅长打客场,因此不约而同的把战争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没有把战争升级的打算。

边境硝烟散去,无论是萧赜,还是拓跋宏都该干嘛干嘛去了。

拓跋宏继续忙他的改革;想改革,就必须得有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拓跋宏后来能成为名垂青史的孝文帝,那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因此战争一结束,拓跋宏便派出员外散骑常侍邢产和侯灵绍南下出使建康,表示之前都是误会,咱继续当好邻居。

而这会儿萧赜也碰到挠头的事儿了,见拓跋宏给了台阶儿,萧赜也就坡儿下驴,表示既往不咎;愿意跟北魏睦邻友好,为表诚意,萧赜还下令释放了之前齐军在战场上俘虏的鲜卑士兵;至此,南北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