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的两件龙袍:一件为御赐之物,另一件藏在祠堂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一百四十八):掩耳盗铃响叮当。

民国五年,熟谂扮猪吃虎的张作霖入京觐见,在北洋军阀老头子的试探中全身而退。不过在其后的逆流闹剧中,只封了他一个“二等子爵”。羽翼渐丰且有了底气的张作霖,提出“奉人治奉”,吓走了“乾殿下”段芝贵,且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然而这场闹剧也给这位日后的“东北王”,打开了欲望的潘多拉魔盒,毕竟文化水平不高的“胡帅”,难免会心有所想且进行效仿。于是在其后的宦海生涯中,也有或多或少的风影荷动,最具代表的物件莫过于龙袍。晚清时期,张作霖因为对其绿林同行下手“快准狠”而立功,不仅被招抚,还被溥仪给予诸多嘉奖,其中就有一件“九龙袍”。

但是,这件御赐之物,未能满足张作霖躁动的内心。登顶九五之尊按着皇家祖制得穿龙袍,这种东西肯定得是新装,而龙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出来的。清朝的龙袍多产自“江南织造局”的能工巧匠,一般都是有专人缝制,像康熙有一件龙袍,缝制三年才完工,光金线就用了十两黄金。张作霖自然也不愿意将就,遂打算请人给自己也来个量体裁衣,以便需要用到时,可以拿出来充门面。不久,张作霖从扬州请回一位世代织造的姬姓师傅,此人祖上曾为道光做过龙袍。姬师傅来到奉天,住进“大帅府”东北角的一个小院里,偷摸着开始画图、裁剪、放样。

其后,大样出来后请张作霖过目。不料这位“胡帅”却表现出不一般的品味,晃了晃头,说:“这是清朝的龙袍,不能用这个样子。”姬师傅回到小院苦思冥想,猛然看见另一个院子里的晒杆上晒着衣服,“蓝缎灰鼠皮袍,青缎高领坎肩,样子别出心裁”。姬师傅一看,来了灵感,心想这个草莽出身的“胡帅”,穿着打扮离不开那种野性。于是重新画图,依照张作霖穿的那件皮袍,改制而成时兴的龙袍。制作这件龙袍前后仍费时半年,用去黄金二十多两,总算让张作霖满意了。龙袍做好后放在哪儿却成了一个问题,这种招风的物件,可不能放在一般的衣箱里。

最终,张作霖的一位夫人建议,不同凡物的龙袍,常人家的衣箱是不可放的,且需要避人耳目,建议放回张作霖老家的祖先祠堂里供起来,也算是藏在一个安全之所,等到需要用到时再给请回来。张作霖也觉得这是个办法,一来可以掩人耳目,此外还能以示威严,于是将这件偷做的龙袍,送回海城的张家祠堂供了起来。戎马倥偬的张作霖没有想到,这一藏就是十余年,中间除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连年混战,亲家“辫帅”张勋再次逆流而为,落得树倒猢狲散,也成为一场警醒。张作霖自己也不得不跟着通电声讨张勋,龙袍亦成黄粱一梦,这位叱咤风云半生的“东北王”,曾经的逆流之欲悄然隐退,龙袍之事也就成了落地的浮尘。

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菜根谭》、《张作霖缘何在祠堂里供龙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