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围剿之下几乎丧命,为什么他能够迅速东山再起?

明朝末年的时候,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其中最大的当属高迎祥率领的起义军部队,可是高迎祥在一次战斗中中了孙传庭的埋伏,被押送北京壮烈牺牲。义军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号称闯王的李自成就在众人的拥戴之下做了义军的将领,带领义军继续征战。那么在李自成的带领下,义军与明军的战斗是否会出现大的变化?

李自成这个人从小就怀有大志。虽然他的家境贫寒,但是他的父亲还是省吃俭用,就是为了供李自成上学,不过李自成也算是争气,读书非常的用功,而且志向不凡。不过有一年,李自成的家乡发生了饥荒,他的生活就开始变得颠沛流离。放过羊,做过零工,还打过铁,可是还是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基本都保证不了,而且还借了高利贷,如果还不上,这下可能连命都没有了。

无可奈何之下,跑到了甘肃去当兵,他到了甘肃,结识了以为他生命中的贵人,高迎祥。他在高迎祥的手下干的风生水起,而且童年的经历也是对他的一种磨练,所以没有多久,在义军中就有了很高的地位。在荥阳大会上,义军们不堪明军的压力,纷纷产生了动摇地情绪,这个时候,李自成坚定地站了出来,把义军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决定跟政府军死磕到底。

高迎祥死后,他接替了义军首领的位置,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崇祯皇帝连忙派兵平叛。李自成首先碰上了自己的死对头,孙传庭。孙传庭是明末的著名将领,在与孙传庭的战斗中失败,一直退守到四川。更可怕的是,四川的其余义军部队看到打不过明朝军队,就纷纷投降了,这样李自成就成为了一支孤军,而且经过上一战的失败,士气低下,损失惨重。

最主要的是他的部队的一些重要将领也有很多投降的,而且不仅兵力越来越少,粮食也不够吃了。从四川返回陕西的时候,仅剩下几千人马,而且在陕西潼关,明军设下了数道关卡,虽然李自成等人奋力拼杀,可还是无奈敌我实力太过悬殊,几乎全军覆没,仅仅只有他和十八个人逃离了出来。

潼关一战,李自成基本上凉了,带着剩下的人到了陕西的商洛山,不管明军怎么找都找不到。可能是孙传庭等人觉得李自成没有什么威胁了,也不愿意再找,就跟朝廷谎报说李自成已死,朝廷因此对李自成放松了警惕。

其实,李自成一直都潜伏在商洛山上,生活极为困难,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靠抢劫和打猎为生,又“享受”了一把儿时的日子。不过最令人惊叹的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希望,而且不断地总结战斗失利的原因,而且勤于训练,招回失散的部队,准备东山再起。因为明军对李自成放松了警惕,所以虽然他们日子过得比较苦,但是比较安稳,实力恢复的也非常快。

两年之后,投降的张献忠看到四川空虚,又率众起义,攻下了四川,朝廷还在作春秋大梦呢,没有想到已经解决的起义军又死灰复燃,连忙派兵围剿。李自成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高兴,他等待了这么多天,卧薪尝胆,终于等来了机会。于是李自成风尘仆仆的与张献忠见面,一起商讨接下来的对策。这时,他们发现中原地区明军守兵很少,所以抓住这个战机,毅然发兵中原,攻下了除洛阳外的周边城池,而且形成了对洛阳的包围。

李自成没有打算强攻洛阳,而是利用将领与守军的矛盾,将明军士兵们给争取过来,正好和城外的起义军里应外合,顺势拿下了洛阳城,李自成实现了华丽的反击。如果当初孙传庭能够再坚持一下,找到李自成,大家觉得会有现在的局面吗?明朝可能多坚持几年吗?

参考资料:《明史》

原创作者:历史小王子,严禁抄袭,抄袭必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