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听文学陕西--文化陕西系列报道之诗歌篇

陕西是《诗经》的诞生地,是“唐诗的故乡”,陕西的文学传统深厚而久远。改革开放以来,陕西诗坛一批诗人努力为“诗意长安”抒写着,老中青三代诗人都涌现出了在全国有影响的人物,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新古典几个流向上,都有较突出的诗人代表和诗作,形成了多元共生互竞的创作态势。

老一辈诗人“终生为诗而向晚愈明”

“说到改革开放以来陕西诗坛的发展,不能不提曹谷溪老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对记者说。据李震介绍,在1969年后曾担任延川县革委会宣传通信组组长的曹谷溪,为了提振当地的文化建设,广揽文学青年,指导他们进行文学创作,他倡议并主持出版诗集《延安山花》,创办文学小报《山花》,推出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其中有许多人日后成了著名作家和诗人。“像路遥、陶正、闻频等人,当时都是在《山花》上发表作品,逐渐成为骨干作者,逐步奠定了他们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包括代表陕西参加首届青春诗会的梅绍静,他们早期作品的创作发表都离不开曹谷溪的大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著名诗人沙陵笔耕不辍,他的诗歌创作横贯几个时期,而且艺术品质持续上升。“我认为评价沙陵他们这一代陕西诗人的艺术创作,可以用‘终生为诗而向晚愈明’来形容。”文艺评论家邢小利说。

中青年诗人完成陕西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转型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诗人阎安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陕西中青年诗人阵容庞大,一直活跃于中国诗坛。他们在时代的精神现场和物质现场,保持了一种清醒而富有质感的敏感、才华和智慧。在对时代进行整体性或主题化的表达中,在诗学主张和文体实践的共时性建议上所达到的深度、广度、辽阔感及其成熟程度,充分显示了在本时代和全国格局中的分量和实力。“李岩、伊沙、秦巴子等是陕西中青年诗人中的骨干分子,具有突出的文本成就和观念层面的贡献。其中,伊沙不断延伸自己的冲击力,成为口语派诗歌的领军人物;耿翔、远村、第广龙等不断拓展对西部本土故乡文化进行现代性反思阐释的语言维度和文本维度,诗风厚重稳健,独树一帜;成路的诗歌写作寻找大地神话和现代之间的元素式沟通与关联;周公度、黄海既是独立的现代汉语诗写作者,又是具有综合性建设意义的民间诗歌活动的组织者和新诗学话语体系的建设者。”阎安对记者说。

诗歌批评是诗歌理论研究及诗歌发展的重要途径。正确进行诗歌批评是诗歌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法。“陕西诗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诗歌批评,它是陕西诗歌创作的另一种平衡力。批评和创作基本上是相互拉动、相互促进的关系。”李震说。据了解,目前在国内诗坛比较活跃的评论家中,沈奇和李震两位高校学者被公认为是从事诗歌批评的专家,他们的评论注重专业性、学理性、知识性,具有穿透性、超越性。

在创作中甘于寂寞 陕西诗歌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

诗歌文体的先锋性决定了它与大众沟通共鸣的特殊性,诗歌写作天然地享有一个特殊的传播认同路径和体系。对此,目前多数陕西中青年诗人表现出一种罕见的对文体天命及其规律的自觉认同和服从,表现出一种罕见的耐力、韧性和雍容心态。据阎安介绍,陕西现有近200种各类人文期刊,有30余种诗歌民间刊物,在诗人们的努力下,这些刊物中都辟有文学专栏。诗人们相互协作,苦心经营,不吝沟通,一步步地扩大着诗歌的势力范围、影响范围。尤其是更年轻的80后诗歌写作者,大都在网络上活动。他们借助网络、民间刊物和民间诗歌活动推动自己的创作,进行诗歌传播、交流活动。在优秀中青年诗人的带领下,陕西诗坛逐渐形成了一种沉得住气、甘于寂寞的创作风气。

阎安认为,正是这种甘于寂寞的创作风气,让陕西中青年诗人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陕西中青年诗人普遍体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化耐力,他们先知先觉,但并不过分与时代对质,在喧嚣时代的深处或背后,在深度隐藏中稳定地推进着自己和时代的诗歌进程。陕西由地质地理、自然气候、历史境遇迥然不同的三个文化板块,相互独立而又复杂交错地构建而成,它们既有利于诗人们获取鲜活多元的现场启示,又有利于诗人们进行超现实超生活的综合。或许正是文化板块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形成了诗歌风格的复杂性以及很难用某一种风格去概括的格局。陕西中青年诗人在诗歌文体的题材路径和写作方法锤炼上所表现的多元化的艺术创新和风格追求,与陕西本土的叙事文学甚至与当下中国文坛主流的叙事文学形成了明显区别,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诗歌不是一般大众文化立意上建制的媚俗艺术,它是世界和万物的本质通过人心的表达与综合,是来自时间的智慧,是穿越现代、未来和全部历史,以创世般生生不息的品质在寻求与时间的同一中,对人心、人性倾注终极关怀的艺术。陕西文学创作以小说为盛,但诗歌从未缺席,而且绝不逊色。从柳青一代开始,经过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对文学精神的传递,涌现出阎安、耿翔、秦巴子等中青年优秀诗人,新一代则以李小洛、梁亚军为代表,还有薛保勤、渭水、梦野、左右、白麟、传凌云等专注于诗歌创作的诗人。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我们有理由相信,陕西的老中青三代诗人们将在文化认同、深入生活、思想修炼中感受到时代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用诗歌的方式高度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增强人民追求民族复兴和民族进步的信心与勇气,站在诗歌艺术的高度来表达这个时代,为人民群众筑砌精神高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