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有个六千斤的宝贝,曾经谁也离不开,还肩负过神秘任务

上班族每天早晨起床,曾经用到过一样东西,那就是闹钟。可是在古代,人们还没发明闹钟的时候,除了金鸡报晓,他们怎样确定时辰呢?其实在沈阳(过去叫奉天、盛京等)也有特定的“闹钟”。在今天的沈阳故宫博物院就陈列着这样一个宝贝,它曾经当了200多年的盛京城的“闹钟”,还曾为火警,发出过“神秘”的信号,它到底是什么呢?背后有多少未解的真相,今天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公元1151年,金国一代重宝正式出世,这就是著名的金代交龙钮大钟,钟身完全用铜材打造,并且敲击时声音极为清脆,能传出十余里。这个大钟一问世,就被金国的皇帝安放在乐寿县觉道寺,当作国家重器保护起来。可是谁也想不到,大金国最终还是被蒙古人所灭,在此之后,蒙古贵族们就将这口大钟置于今天的昭乌达盟宁县感圣寺,并奉为至宝,成为了当地一件有名的圣物。即使到了后来元朝覆灭,这口钟依然一直摆放在这里,从未挪动过。

到明末之时,这口大钟不知道被谁偷走,几年之后才出现在辽南的盖州城。

6000斤,在金辽宋那个没有卡车,没有火车,只有牛车、马车的时代,能将这6000斤重的巨钟,辗转运输几千里,那绝对是一件超级难的事儿!

此时辽东地区已经都被努尔哈赤占领,辽南的盖州城也是其掌控下的地界,努尔哈赤是一位戎马皇帝,他来到盖州城视察的时候,乡民请愿,献出这口大钟给努尔哈赤,以此来表明对这位大汗的爱戴。努尔哈赤见大钟来历不凡,有感乡民之愿,于是就将这口大钟运回上京(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辽阳)。自从努尔哈赤得到大钟后,屡战屡胜,多次挫败明朝辽东铁骑,使得辽东大片区域都尽归努尔哈赤所有。在努尔哈赤决定迁都盛京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这口大钟,于是便命人将大钟抬着来到了当时的盛京(沈阳)。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也视大钟为珍宝,并特意人为此钟修建了盛京钟鼓楼,将其悬于楼上,从此这口大钟在沈阳就有了特殊的意义,那就是负责定更报时,成为全城人的共享的“闹钟”。

这个特殊的“闹钟”,在当时的盛京,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在没有钟表,为家家户户提供准确时间的明清两代,人们对于时间的概念非常模糊,很多的百姓们只能根据太阳来定位估算时间,而在夜里更是无法知晓准确的时辰,此时大钟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一旦到了相应的时间,就有专门负责的官兵将这口大钟敲响,随即各个城门的守关士兵开始鸣锣呼应,毫不夸张的说,当时整个盛京城的时间都是由这口巨钟决定的。

民国的时候,随着钟表的普及,这口大钟就不再担任定更钟的角色了,它的职能就转变为报警,用钟声作为信号,来发布沈阳城内各个方向的火灾状况。当时规定,凡是城内起火必要敲钟示警,而且根据钟声的次数就能轻易的判断到底是哪个方向起火。当时的火警的信号是这样的,以当时的中街为中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所代表的钟声数依次是三四五六,如果这口大钟连敲七下,那么就说明此时的火灾情况非常紧急,需要大批人马前往救火。但是如果大钟连敲八下,人们就知道此时火警已经撤除,火势也受到了控制,不必再去劳心费神了。

一口近千年的大钟,如今安安静静的躺在沈阳故宫,谁也想不到,他居然曾经担负过这么重要的任务。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各种办法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口大钟能够成为镇馆之宝,并不是因为它价值连城,而是在它承载的八九百年的故事,我们从它的身上,也看到了白山黑水之间的金戈铁马,奋斗不息,以及砥砺开拓的进取精神。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