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身边最得力的小厮不是茗烟,此人才是真正办大事的人

熟读红楼,我们知道,跟在宝玉身边的首席大丫鬟,是袭人。宝玉是大家子儿的公子,要读书,要去学堂,要去交友赴宴,他的身边,自然也得有一拨小厮伺候。

宝玉身边,最出名儿的小厮,自然数茗烟了。

但茗烟和宝玉年纪相仿,又只是书童,跑腿传话的,去不了大场面起不了大作用,有时只会瞎起哄。真正跟在宝玉身边,出谋划策,扭转“乾坤”的人,是他的奶哥哥,年纪比宝玉稍长的李贵。

李贵读书虽少,但性情稳重,且有能力,这点倒是和他的母亲李嬷嬷不同。

且看一例,茗烟大闹学堂,乱哄哄不可开交,没个出来收拾场面的人。宝玉也在气头上,很失了一个贵公子的矜持。这时候,在外等候的李贵当仁不二地出场了。他不卑不亢,主持的很公正,且也有效地控制了局面。

李贵是怎么制止的呢?

他是有分寸的。薛蟠、秦钟等人,身份小可。还有那贾蔷、贾菌等,也不能小视。就算金荣,那也是贾府偏房的亲戚,半个主子。

所以,首当其冲的,他是将己方的茗烟大骂一顿,且“撵了出去”。

这个做法相当得人心。不先怪罪对方而是先拿问自己,立场鲜明。如此一来,金荣等便不好再闹了。你看,肇事者不都被赶走了吗?

可是宝玉还不服气,因见秦钟受了伤,就命李贵收书,说“回太爷去,不在这里念书”,李贵见状,又对宝玉进行了一番安抚,“哥儿不要性急……何必惊动老人家……众人有了错,自然该罚该打,不会等闹到这步田地还不管。”

李贵知道,宝玉一旦不依不饶了,弄得双方面上难看,大家都难责其咎。如去找贾代儒理论,贾政势必知晓。

贾宝玉是晚辈,和长辈顶真,吃亏的定然是他。不消说,主子受罚了,他这个跟随主子的首席男仆自然头一个问罪。学堂里发生的矛盾,学堂里解决掉最为妥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李贵耐心恳切地宝玉不要生气,没半点儿指责这位爷有不对的地方。当然,李贵也不会责备。虽然是主持劝架的,但他一直将自己摆在一个下人、奴才的份位上,并不僭越半分。他说话的柔软态度,宝玉自能感知。

李贵责备的,是贾瑞处事不公,“不怕你老人家恼我,素日你老人家到底有些不是所以这些兄弟不听。都闹了去,你老人家也脱不了身。”敲山震虎,贾瑞听了,自然有些畏惧。他本是靠着荣府的拉拔弄了这个学监的差使的。如被贾政知道他徇私舞弊,甚至寻绊滋事,只怕每月发的银钱也没了。

四两拨千斤。

这且没完,撵走了茗烟,警告了贾瑞,李贵还不忘照顾这场大闹中的弱势群体。那秦钟受了委屈,还在哭闹,有求宝玉将金荣撵走。宝玉和他交好,也竟同意了。李贵急了。因他知道“若说起哪一房亲戚,更伤了兄弟和气”。

茗烟赖在窗外,不肯走,且还伶牙俐齿的告诉宝玉,金荣的姑妈只会来荣府借钱,算个哪门子的奶奶?且还看不起。李贵再次喝骂茗烟,“你闹了学堂,不说变法儿压息了,倒遂往火里奋,哥儿都是你挑唆的,别人不论只论你”,此言一出,茗烟也知晓了厉害,终不敢作声了。

以李贵在贾府多年的经历,自然对贾府各个旁系派支的经济实力了如指掌。金荣的姑妈,李贵当然知道。但他聪明地给金荣留了一点颜面,没有说破。

贾瑞也怕了,因他自己的确不干净。所以主动来求解,“央告了秦钟,又央告了宝玉”。偏宝玉和秦钟还不接受道歉。他们要的是金荣主动赔不是。

金荣抹不下面子,不肯。还是李贵,劝说金荣,“原是你起的端,你不这样,怎得了局”,李贵并不逼迫金荣,金荣已处于劣势,此时李贵大可以威逼一把。但他显然不想再将事情僵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金荣心甘情愿地躬身道歉。

一场学堂纠纷在李贵的调解下,圆满化解。

在贾政几个清客的眼里,李贵大字不识几个,“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念成了“嗷嗷鹿鸣,荷叶浮苹”,滑稽可笑。可在这场闹剧中,让读者看到了身为下人的李贵,高情商高智商不同寻常的办事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这一点上,贾政还是体现出了身为朝廷命官的能为,慧眼相中李贵,令他陪伴宝玉左右,数年不变。

作者:拨弦的人,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