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加急信件的速度与现在普通快递速度一样?

在很多小说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描述,一个骑兵手拿重要信件,一路奔波,口中不停的呼喊:“八百里加急!”周围的人赶紧散开,只见那一个骑兵在驿站换下跑得口吐白沫的马匹,继续一骑绝尘而去。那么骑兵呼喊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个什么速度?

在我国古代,由于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交通不太便利,信息的传递基本职能要靠人和马,至于牛和驴之类的在长途奔袭的速度上则是差了很多,由于人与马都要在中途休息,因此每隔一段距离,都会建立一个驿站供人更换马匹。

盛唐时期,驿站网络发达,遍布全国,其数量达到惊人的1639个,超过两万人为驿站操持,维护与管控,保证更快的传达重要物件,可以是文书信件,当然,也可以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时鲜水果。

说到加急的速度,自然是要与使用的马匹相关了,按官方给出的标准,速度达到180里/天为快马,更好的的是300里/天,最好的则是500里/天。由此可见, “日行千里”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毕竟看马匹的速度,不仅仅要看其爆发力,更要看中它的持久力。

然而“千里马”不常有,而伯乐同样不常有。为了保证达到最快的速度,驿卒换马不换人,在驿站更换马匹接力,据史料记载,元代大都驿里就有一千三百余匹马,可见驿站的繁盛。

驿站与驿站之间的距离通常是20里,当接到加急的命令时,由于人也无法在马背上颠簸太久,因此在运输过程中除了换马还得换人,因此驿站中不仅设有多名驿卒,更设有客房供驿卒休息。比如高邮的盂城驿中就配有100余间厅屋供来驿卒休息。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后世与另一叛乱并称安史之乱。当时唐玄宗在临潼华清池,两地相距三千里,但叛乱六日之后,唐玄宗就接到了消息,可见当时传递消息的最快速度约和五百里每天,与最好的马匹情况持平,按唐朝五百里约合现在的227公里来计算,如果一天驾马20小时,则马匹的平均速度约为11.35公里每小时。这在当时看来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从这一的速度来看,虽然加急的速度不如顺丰隔日达这些快递的速度,但是与普通快递相比已经相差无几了。也可以说,正是驿站奠定现代物流方式的基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