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让美女褒姒背了两千多年黑锅

《史记》里面有一个关于周朝的著名故事叫烽火戏诸侯,大家应该都知道,讲的是周幽王宠爱一个叫褒姒的美女,但这个褒姒是个冰美人,就是不爱笑,于是周幽王为了逗她笑,大开脑洞,点燃烽火,各地的诸侯以为敌人入侵,纷纷带领部队赶来救援,到达镐京之后,却没看到敌人的影子,这个冰美人褒姒看着他们慌慌张张,开心的哈哈大笑。

她一高兴周幽王就高兴,没事就点点火,用于取乐,这就像那个“狼来了”的童话,一而再,再而三,导致诸侯渐渐不再信任周幽王和烽火令。公元前771年,申国联合缯国、还有西方的游牧民族犬戎,一起攻打镐京,周幽王点燃烽火,请求救援,但这一次已经没有诸侯再相信他了,最终孤立无援的周幽王,在骊山脚下惨死于犬戎之手,褒姒被俘,西周灭亡。

这个故事,我们大都信以为真。平势隆郎却表示质疑,他认为“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跟西周时代的社会结构不符合,如果一个国君可以为了取悦女人,而这么随意折腾诸侯,那需一个前提,就是:君主的权力发展到了足够强大的阶段。而西周时代君主的权力远没有这么大,反倒是战国时代,君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所以平势隆郎推测,烽火戏诸侯与褒姒的传说,应该是出自战国之后的人的虚构,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状况。

其实关于“烽火戏诸侯”的传说,八十年前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过质疑,他是这么说的:“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诸侯的封地,距离镐京有远有近,他们怎么可能同时看到烽火,又几乎同时赶到呢?

再说烽火台这种预警系统,那是汉朝防备匈奴的时候才采用的,西周人并不这么做。再说周幽王的骊山之战,是他主动进攻,也并不需要通过烽火来召集诸侯出兵。钱穆先生没有依赖什么文献和考古成果,仅仅凭借历史常识与逻辑,便有这么透彻的见解。

那么这个故事,真伪究竟如何呢?最新的文献研究,又为“烽火戏诸侯”翻了案。2012年,清华大学在整理战国竹简时,发现周幽王之死,纯属自己作的,是他主动进攻申国,申国反击,联络犬戎等,周幽王战败而死。这个问题上,司马迁框了我们两千多年——西周的灭亡压根和美女褒姒没有半毛钱关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