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真是写了一首词就丢了一条命?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常认为正是这首词,直接导致了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所杀。写一首词就丢了命,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事情,李煜算是倒霉透顶了。

李煜为什么身下别人屋檐下,手无寸铁,偏偏胸怀世界,明明命比纸薄,却心比天高,要胡乱写些没啥用处,只会激起赵光义痛下杀手的文字呢?

问君能有几多愁?

原因有二:

1、说到底,是宋太祖赵匡胤给惯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赵匡胤深知李煜的人性,远在江南拥有一国军力,尚不能自保,何况身为阶下囚了能翻起多大的浪?因此,赵匡胤对李煜的故国伤怀诗词并不在意。在写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之前,李煜还写有很多类似的作品。

随便举个例子。曹彬攻下金陵把李煜解送开封时,李煜在顺河而行的舟里大哭着写下一首诗: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门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孤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间坐细思量。

如果这首诗还有些含蓄的话,再来看一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是宋太祖赵匡胤给惯的

本是一国之主,因为国破山河碎,只能沦为臣虏,无论是离别故国、哭辞宗庙、泪别宫娥还是面对锦绣江山的“细思量”,李煜这两首初为阶下囚的作品,给任何一个人看都会让人犯嘀咕:看来这个南唐国主怨气挺大,要小心这家伙再搞点事情出来。

但是人家宋太祖赵匡胤呢?不仅没搞献俘仪式,还给了李煜一个“侯”的称号,该有的待遇一点没少。然后呢?李煜开始不停贩卖自己故国情怀,来看看下面这四首: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忆江南·多少恨)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忆江南·多少泪)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看完你有何感想?难怪有人说,不向蜀汉刘禅当俘虏后“此间乐不思蜀”学习,放着好端端侯爵日子不过,非舞文弄墨专写自己过去多牛、多厉害,不明摆着让赵光义不痛快吗?不杀你,杀谁?说到底,还是宋太祖赵匡胤给惯出来的坏毛病。

2、说到底,是赵光义没有哥哥的胸怀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赵光义文韬武略差哥哥不止一档,皇位来的也不明不白,论胆识、定力和气度胸怀,都不足以同赵匡胤相提并论。因此看到李煜的诗词,无法忍受这种叽叽歪歪。当然,也有对李煜万一复国的担心,毕竟留着个前朝旧主总是心腹之患。

曾有一事对此作了注解:话说李煜旧臣徐铉归降后,任北宋的左散骑常侍、给事中。赵光义有一天问他,没去见李煜吗?徐铉答,哪里敢不经允许就见他!赵光义说,你去吧,就说是我让你去见的。

赵光义没有哥哥的胸怀

徐铉就到了李煜府中,一名老兵搬来两把椅子,相对而放。徐铉说只留一把就行,意思是自己可以站着。随后李煜穿纱帽道服出来,徐铉刚要跪拜,李煜走下台阶握着他手拉着入座。徐铉不敢接受:“今日岂有此理?”在李煜坚持下,最后偏过椅子才坐下。

李煜先是大哭,坐下后沉默不语,忽然长吁短叹:“悔不该当初杀了潘佑、李平。”潘佑是南唐老臣,长相很丑但极有才华。李煜继位后他曾建议变法图强,因反对声太大而失败。后来因抨击时政触怒李煜,被下狱后自杀,李平也因支持变法而自杀。

也许李煜只是见到旧臣有感而发,但徐铉在赵光义盘问下有话学话后,就埋下了杀机。然后李煜在七夕夜,作词让南唐旧女弹奏演唱,“声闻于外”搞成了露天演唱会,还让赵光义听到了,什么“小楼昨夜又东风”、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简直就是挑衅。

这是大脑有病啊!怎么办?得治!于是赵光义派人送来了药,不过药非好药,名为“牵机药”。现在大家都叫它马钱子,因为吃下后头脚抽搐、佝偻蜷缩状似牵机而得名。赵光义可不惯着你李煜又唱又歌、大发故国情怀,一杀了之。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说到底,是南唐旧主李煜为大周后还情债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无论是当世还是现世,很多人都知晓李煜、大周后的爱情故事,这也是李煜能得到很多人同情的缘故。不过所谓情种、情痴的李煜,也许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的专情,在大周后病重时,他就已和小姨子——小周后暗渡陈仓了。

南唐昭惠皇后人称大周后,“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19岁时嫁给李煜,后为皇后。盛唐琵琶名曲《霓裳羽衣》因战乱“音律遂绝”,李煜寻得乐谱,在大周后和乐工努力下“订正讹谬,繁手新音,清越可听”。

这里插播个小段:徐铉听到《霓裳羽衣》新曲后认为原曲“终慢,而此声太急”。乐工曹生答,确实本为慢曲,皇后改成了快调,可能这并不吉利吧。1年后,大周后和儿子相继病死,南唐国运也每下愈况。后世评论:“音之所起,是由人心,而蝉缓噍杀,治乱应之,岂虚言乎?”

大周后育有三子,最疼爱小儿子仲宣。大周后生病后,4岁的小仲宣“暴疾,数日卒”。大周后闻讯大哭,病情加重。李煜则“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看样子是恩爱有加,一副模范丈夫的样子。

南唐昭惠皇后人称大周后

最终,大周后交待完后事3天,“沐浴正衣妆,自内含玉”,死于瑶光殿的西室,时年29岁。“后主哀苦,骨立,杖立而后起”。但时人就评论,这只是在做样子罢了,因为太后还在。也就是说,大周后死时心中应隐藏着巨大的苦楚。

什么苦楚?《南唐近事》有一首歌谣:索得娘来忘却家,后园桃李不生花。猪儿狗儿多死尽,养得猫儿患赤瘕。这里的娘,指李煜后娶的小周后;猪狗死,是说临近戌亥年。赤瘕,指眼病,猫有眼病不能捕老鼠,是说南唐人见不到丙子年了。所以,后世多认为,李煜之死也是在为大周后还一笔情债。

4、说到底,李煜和小周后都在还债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李煜、小周后在大周后病重时,就已明珠暗结,勾勾搭搭了。尽管在大周后死去不久,李煜就写了一篇惊世长篇,哀悼爱妻,但今天读来倍感滑稽。下面就摘秒几句:

况我心摧,兴哀有地,苍苍何辜,歼予伉俪,窈窕难追,不禄于世。玉润珠融,殒然破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夜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爱而不见,我心毁如。寒暑斯疚,吾宁御诸。呜呼哀哉……事则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栊,孰堪其处。呜呼哀哉……丝竹声悄,绮罗香查。想涣乎忉怛,恍越乎惟悴,呜呼哀哉……既取我子兮,又毁我室。镜重轮兮何年,兰袭香兮何日?呜呼哀哉……龙一驾兮亡来辕,金屋千秋兮永无主,呜呼哀哉……号亡声兮何续,神求逝兮长乖。鸣呼哀哉……

大周后29岁病逝

通篇多处“呜呼哀哉”,可见李煜有多么悲痛。此后1年里又多有诗作:比如下面四首:

1、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栏惆怅人谁会,不觉然泪眼低。层城亡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池上哭蛾眉。

2、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胜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峨眉却不全。此不特叙其幽思,且以兴内助之艰难,而不得与之同乐。

3、失却烟花主,东君不自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4、浮生苦憔悴,壮岁失婢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感动了吗?别忙着抹眼泪,来看看这首就知道李煜在大周后病重都干了些什么: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需要翻译一下吗?月朦胧花娇艳,我要与郎今晚见。穿袜子踏香阶,手里轻轻提着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了面,依偎在你胸怀,心儿不停地颤。奴家见郎很不易啊,今晚我叫你使劲把我爱。

小周后

没错!李煜在和小姨子偷情!大周后病重后无法陪伴李煜,小周后则出入李煜卧榻之间。一天,小周后在帐前被大周后撞见,惊问:“妹妹怎么在这里?”小周后实话实说:“来了已好多天了。”大周后“恶之,返卧不复顾”。

大周后死了1年,李煜丧服未脱不能娶妻,小周后就住在内宫。次年,李煜老妈钟太后又死,李煜服丧又1年,小周后仍无法转正,直到开宝元年才立为皇后。大婚时徐铉、潘佑等人又对婚礼用什么礼乐、钟鼓;是谁先拜礼、用什么车服“议久不决”。

最后大婚时“民庶观者,或登屋极,至有坠瓦而毙者”。而小周后多年无名分住在内宫,“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之类的词早已流传民间,所以大婚只是做个样子而已。以至于在婚宴上,自韩熙载以下的群臣都引那些诗为笑谈,李煜也不责怪。

李煜和小周后双双毙命于赵宋,不知道他们见到另一个世界的大周后,将是何等交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