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为袁绍写檄文,骂曹操的同时还暗中骂了袁绍,大部分人不知道

曹操和袁绍都是汉末时期两股强大的势力,他们之间发生过一次正面交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曹操以弱胜强,在“官渡之战”中取胜。其实这个结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比如说许攸这个二五仔。但是整体来看,曹操的水平比袁绍高得不是一星半点,他能取胜也算得上是必然中的偶然吧。

打仗不能没有理由,随便开打,需要师出有名,要告诉别人自己为什么要打他。首先占领道德上的制高点,这样就会有人来呼应,军队的士气也饱满。袁绍干掉公孙瓒,吞并他的势力以后,带着十万精兵、一万骑兵,浩浩荡荡攻打许昌。他让大文学家陈琳给自己写檄文,也就是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里面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连曹腾、曹嵩都没放过。后来袁氏失败,曹操不仅没有处罚陈琳,反而收为己用。可见曹操的胸襟和陈琳的才华。

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曹操有一条盗墓的罪状。他发掘了梁孝王的墓,把金银财宝都取出来。而且曹操盗墓还不是偶然作案,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他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发掘的墓不计其数。这件事也确实算得上曹操的污点之一了。

相信一提到三国时期的大盗墓贼,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起曹操。这也能说明《为袁绍檄豫州文》的威力了,直到两千年后仍然在发挥效力。其实当时的大规模盗墓行为不仅仅有曹操,袁绍的军队也做过。单单看盗墓一条,他拿着这篇檄文去讨伐曹操,实在有点乌鸦落在猪身上的感觉——光看别人黑,看不着自己黑。

《三国志·崔琰传》有这样的记载。当时袁绍的军队军纪涣散,士兵到处发掘坟墓。这些士兵费老大力气去挖坟肯定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去拿里面的财物。崔琰因此劝谏袁绍:“如果士兵的素质不高,商汤和周武王这样的统帅都打不了胜仗。而今道路上到处都是白骨,有损德行。您应该下令把这些骸骨重新掩埋,表示仁爱。”

崔琰因此成为骑都尉,说明他的话袁绍还是听进去了。但是袁绍有没有整顿军纪小编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无论如何,袁绍军破坏很多坟墓已经成为事实。陈琳在檄文中骂曹操“毒流人鬼”,换个角度想一想,放在袁绍身上不也正合适吗?

参考文献:《三国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