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得宠的一对父子,父亲死后谥号为“文正”,儿子是顾命大臣

对于古代在朝为官的大臣来说,无不希望得到皇帝的宠信,但皇帝通常都有很强的猜忌心,故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和珅曾是乾隆身边的宠臣,儿子丰绅殷德娶了公主,等到乾隆驾崩,和珅落得被抄家赐死的下场。晚清时期有一对父子,受宠程度不亚于和珅他们爷俩,父亲死后谥号为“文正”,儿子还被咸丰任命为顾命大臣。

他们就是杜受田和杜翰父子,杜受田出身于书香门第,同时也是官宦世家的山东杜氏家族。他谨记“学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亦不必仕也”的家训,一心钻研学问,二十出头就考中举人。以杜受田的才学,进士及第并困难,由于母亲身体不好,他一直没有去京城参加会试,终日侍奉母亲左右。

直至道光三年,36岁的杜受田以殿试二甲第一的成绩中进士,从最初的翰林院编修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官职逐渐提升。有志不在年高,杜受田默默努力着,从不羡慕比他升职快的同僚,相信自己的付出肯定会有回报,他所做的一切都被道光皇帝看在眼里。

十几年后,杜受田迎来仕途上转折点,奉命担任四皇子奕詝(日后的咸丰帝)的老师,同时兼任从二品的户部左侍郎。当时道光开始考虑立储之事,而且已经有了眉目,其他皇子要么太小,要么能力不够,均被排除在继承人之外,唯有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訢符合条件。

作为奕詝的老师,杜受田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不只是把肚子里的才华交给奕詝,更重要的是帮他在竞争中取胜,从而顺利成为储君最佳人选。客观来说,奕詝除了年龄占据优势,其他方面皆不如六弟奕詝,杜受田十分清楚这一点。

懂得皇帝心中所想,才能制定相应对策,杜受田猜出道光对储君的要求,帮助奕詝成功通过两次考验,最终道光传位于奕詝,而杜受田也连升几级,一跃成为一品大学士。咸丰即位后,对恩师杜受田异常器重,大小事宜都询问杜受田以后再做决定,比首席军机大臣还受宠。

咸丰二年,山东滨州发生严重水灾,杜受田心急如焚,请咸丰帝让他去赈灾,咸丰考虑到恩师杜受田已经66岁了,怕他身体扛不住,想派别的大臣去。但是,杜受田决心已定,再三请求皇帝批准,咸丰只好同意。由于日夜操劳加之年迈,杜受田不幸染病去世(奉使赴山东等地赈灾,修治黄河。在途中染病卒)。

一般来说,若朝廷重臣去世,皇帝让人前去悼念,不会亲自前往。而对于恩师杜受田,咸丰的做法非比寻常,《清史稿》记载:“领两班大臣祭奠,帝抚棺洒泪,痛哭流涕,如丧考妣,特谥‘文正’。”另外,咸丰还追封杜受田为太师大学士,此等殊荣,从嘉庆以后,汉臣只有杜受田一人享有。

咸丰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对杜受田的长子杜翰照顾有加,短短一年多时间,将杜翰从原来从五品官员,直接提拔为吏部右侍郎(正二品),相当于连升七级。不仅如此,咸丰死前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杜翰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杜受田与儿子杜翰,是晚清最得宠的一对父子。

参考资料:《清史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