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的的言论中,显示了他那种和恶势力作斗争的无畏精神?

汉代初年,盛极一时的诸子之作,已经告一段落;战国后期奇文郁起的楚辞,继屈原宋玉之后,也没有再出现引人注意的作家作品。

贾谊的赋作,上承荀赋、楚骚,而有自己的创造和变化,进一步推动了汉赋这一新文体的形成。贾谊笔下的散文,往往侧重于揭发社会弊端,评论时政得失;风格厚朴,样式不;语言趋于浅明,但也保留更多骈俪成分。其中虽有先秦诸子作品的流风影响,但却更明显地带有汉代的色调和气息,开创了此后两三百年间数量繁多而体制丰富的政论文创作的先河。如《过秦论》即是出色的政论文。

这是他初出茅庐、年少有为时之作,也是一组政治性很强而又富于艺术表现力的优秀散文。文中,对于秦自孝公迄始皇逐渐强大的过程,以及最后形成的显赫声势,作了铺张描写和大力渲染,然后笔锋陡转,再极写陈胜为首的农民军反暴秦的重大作用。他说:“秦始皇死后,遗留下来的威风仍然震动着边远的地区。然而,陈涉不过是一个贫穷人家的儿子,地位卑贱,被征去作为防守边境的士兵。

论才能赶不上普通的人,不是有孔子、墨子的德行,陶朱、猗顿的富有。他杂在成边队伍中间,突然从田野里发难起事,率领疲困不堪的士卒,带着几百人的队伍,调转头来进攻秦军。他们斩木为兵器,举竿为旗帜,天下百姓结队成群,纷纷响应,自己带着粮食,像影子似地跟着他。山东的豪杰志士,于是同时起事,就这样把秦王朝给灭亡了。”又说:“可是一个普通的人发难反抗,王朝就被灭亡,皇子皇孙都死于别人手里,成为天下的笑柄。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不施仁义,所以攻守的形势不同了啊!”可见,贾谊能看到人民的力量,是可以把统治者打得落花流水的。同时,贾谊借“过秦”的名义警告汉统治者不要像秦始皇和秦二世那样“繁刑严诛”,“赋敛无度”地对待老百姓。刑法不能限制人民的反抗,关塞不能阻挡人民的起义。同时说明了秦朝其所以灭亡如此之速的原因是暴虐无道、残酷压迫的结果。除《过秦论》外,贾谊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论积贮疏》。

在这篇文章里,首先他说明了人民受苦受难的根源,是由于统治者无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的。统治者穷奢极欲的享受,人民只有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其次,作者提出解决粮食不够人民食用的办法,那就是依靠积贮。所谓积贮就是号召人民积极从事生产,厉行节约,增加贮备,以补食用不足。不管这种办法如何,无疑是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合乎人民群众的要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贾谊是一个有正义感、同情劳动人民痛苦的人,在他的言论中,显示了他那种和恶势力作斗争的无畏精神。汉代刘向把贾谊的作品编为《新书》十卷,可以说是贾谊的政论文集。上述《过秦论》就列在《新书》第一卷卷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忧民》一篇,进一步反映出他关心人民疾苦的可贵精神。他向汉皇统治者建议,要随时关心人民的疾苦,不要让老百姓填沟壑。

这是他对人民体贴的具体表现他还在《大政》上篇提出民为“万进之本也,不可欺”的观点,可见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了解得很透辟,这些观点无疑也是进步的。贾谊的赋作除上述特点外,思想感情充沛,语句散文化。作品的内容不是铺陈写物而主要是发议论、述哲理。但它往往用一些巧妙的比喻使之形象化,以及用反问、感叹的语气增加感情色彩,而且语凝字炼,音节鲜明。至于他的论文,富于情感,具有文学价值。

文章不仅叙事清楚,说理圆畅,且造词遣句都很流利,没有枯燥乏味之感。概括起来讲,就是议论风生,理直气壮,雄辩有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