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打了两年后,将领说:挖地道,结果两千士兵没活过十五天

历史上很多政权昙花一现,然而在建立伊始,统治者都有着基业永存的梦想,国家也因此欣欣向荣,繁荣发达,然而人性的贪婪的、懒惰的,很快统治者或者他们的子孙就开始堕落,内部集团因为争夺权力开始分化,本来很有希望统一全国的政权,则成为一个泡影——太平天国正是这样,作为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它一度非常强势,大有一统全国的气势。

咸丰皇帝驾崩之后,年仅六岁的同治上位,并尊钮祜禄氏和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同治继位之后,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当时列强加紧了侵略中华的脚步,穷苦的老百姓不仅要面对地主阶级的压迫还要忍受列强的凌辱,不知不觉当中积攒了许多元气,终于矛盾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浩浩荡荡的爆发开来,从1851年开始,这场得到百姓支持的斗争一路攻陷南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立的统治政权。

攻下南京之后,太平天国开始建国封地,下诏广征美女,大兴土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暴露无遗,江山还没坐稳,就开始忙着搞内斗,太平天国在起义过程中涌现出了大批有才能的将领,尤其是石达开在军中声望极高,洪秀全逐渐猜忌石达开,不肯授予他更高的职位。

甚至后来动了杀心,为了避免发生冲突,石达开一气之下带兵出走,独自闯荡,太平天国的形势急转直下,清朝统治者开始发力,想要趁机除掉这个“民间邪教”,很多原本没有作为的官员主动申请出战,希望借着打压太平军加官进爵。

晚清重臣李鸿章、曾国潘、左宗棠等等都冒了出来,纷纷参与到镇压起义的队伍中去,三人当中李鸿章和左宗棠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反而是被寄予厚望的曾国藩,面对近在咫尺的南京城却久攻不下,当时苏杭两地已经解除了危机,对曾国藩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南京。

苏杭等地捷报频发,皇帝非常高兴,急忙松了一口气,不过联想到南京城下的湘军非常愤怒,湘军曾是战斗力最强的晚清军队,打了不少漂亮仗,为朝廷做了很多贡献,同治也不好责罚,只是给曾国藩发了一份诏书,委婉地说道:“金陵城池的确坚固,打了这么久,只怕将士们都心累了,不如你亲自去督战,如此一来将士们一定会一鼓作气攻下南京”,收到书信的曾国藩自然清楚皇帝的意图。

不过此时的曾国藩也很着急,李鸿章拿下苏州仅仅用了三个月,左宗棠虽然慢点,但是在半年时间内也成功打下了杭州,自己整整两年还没攻下南京城,不用说皇帝,自己都感到十分惭愧,现在皇帝摆明了不高兴,只是打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南京是太平天国的大本营,也是最后的据点,防备极为顽强,就像同治皇帝说的那样,堪称固若金汤,况且当时的湘军装备落后,就连攻城的大炮都没有,靠着血肉之躯如何拿下南京城?

此前听闻其他两人平定叛乱,曾国藩觉得自己也很快会成功,他坚信打仗重要的不是武器装备,而是士兵的意志力,现在看来缺少大炮的曾国藩真的犯了难,如果有大型火炮,南京就算守卫如何坚固,几发炮弹过后也能砸几个窟窿,当时候率领大军直奔城内,胜利就不远了。

可是现在自己没有火炮,朝廷还在一直催战,按照曾国荃的想法,实在不行就挖地道,从下面打进去,说干就干,于是动员全军去挖地道。

城墙上督战的李秀成看招这一幕乐开了花,挖地洞都是他玩剩下的,凭借这一招取得了很多出其不意的胜利,如今风水轮流转,挖地道的成了湘军,也让他们尝尝当年的滋味,十分自信的李秀成就在城头上优哉游哉的看热闹。

挖地道就需要炸药,这是曾国藩最缺的物资,唯恐朝廷会怪罪自己耗资巨大,经常提醒曾国荃省着点用。

一天,李秀成照常来看戏,不过他发现一个细节,城池下面草皮与往日不同,于是命人对着地洞浇开水,太平军将士们都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用意,直到他们听到地底下传来了阵阵哀嚎声,原来这是湘军用来储藏炸药的地洞,挖的太深伤了草根,让草都枯萎了。

作为过来人,李秀成非常有经验,于是就让人往里灌水,挖洞的湘军时不时受到李秀成骚扰,有时候还不小心着了火,导致炸药被引爆,半个月下来,两千多名士兵丧生。

曾国荃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样一来更加难受,曾国藩也是如此,不过已经挖到了这种地步,无论如何也得挖下去。

好在第二年正月,曾国藩带兵前来合为天京,半年之后湘军终于攻破了天京,但是杀入城内的士兵把积攒的怒火都发泄到百姓身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平民遭受了很大灾难,以至于南京人还把曾国藩叫做“曾剃头”。

南京是太平军最重要的据点,防御极其牢固,这场战争堪称攻坚战,打了两年零六个月,这场战争非常残酷,涉及到南京全部的领土,天京保卫战就是围困南京,将南京变成一片火海的战争。这场战争从一八六二年开始的,到一八六五年南京城才恢复平静。

因为当时南京城的区域划分与现在没什么不同,史学家认为当时战争涵盖了整个南京的领土,是非常残酷的战争,在战争中死去的人多达五十万,而士兵也死伤无数。

曾国藩和曾国荃在攻打南京之前就下定决心要对南京进行清理,大批的财宝被运往湖南,有一部分成为他们兄弟的“军费”,战争就是掠夺财富的战争,而这一场浩劫对当时南京城的每一个死去的和幸存的百姓,都是不能饶恕的罪行。

他们为了升官,脚下踏着累累白骨,曾国藩一直被当作教育的典型流传后世,然而真实的形象又是怎样?

参考资料:【《血雨腥风南京城》、《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