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是新汉战略决战,刘秀一战定乾坤,消灭王莽有了汉光武帝

欢迎朋友们来看本期老龙说历史故事,今天说说昆阳之战。这是发生在我国汉代时期,王莽篡权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今河南省叶县)一线,故史料称为昆阳之战(以下“战役经过”摘选自百度百科,内容略有增减)。

【战役经过】王莽篡权后,面临北方赤眉、南方绿林两大起义集团的进攻,日渐焦虑不安,北方的赤眉与南方的绿林军,同为当时起义力量最强大的两支军队。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的消息,渐渐坐立不安,又接连丢失了几座城池,更是非常着急,他立即派大将王寻、王邑领兵四十三万,从洛阳出发,一路直奔昆阳。为了虚张声势,王莽军搞怪去物色了一个名叫巨毋霸的人,此人长得个子特别高,一丈有二,身材象大水牛一样的粗壮。他带着自己驯养的一批老虎、豹、犀牛、大象等猛兽上阵助威。

驻守在昆阳的汉军不到一万人。有的将领在昆阳城上望见王莽的军队人马众多,怕对付不了,主张放弃昆阳,回到原来的据点去。刘秀劝大家必须齐心协力抗击强敌。大家觉得刘秀说得有道理,但是又觉得王莽军兵力强大,死守在昆阳也不是个办法。商量的结果,刘秀带十二个勇士突围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调救兵。刘秀一行人骑着快马,趁黑夜冲杀出昆阳城南门。王莽军没有防备,就给他们冲出了重围。

昆阳城虽然不大,但是挺坚固。王莽军凭着人多武器精,他们制造一座座十多丈的楼车,在楼车上不断地向城里射箭,箭像雨点一样向城里射来。城里的人到井边打水,也不得不背着门板挡箭。王莽军又用穜车撞城,还挖掘地道想打进城里去。但是昆阳城里的汉军,防守得也很严密,城始终没被王莽军攻破。

刘秀到了定陵,想把定陵和郾城的人马全部调到昆阳去。但是有些汉军将领贪图财产,不愿意离开这两座城。刘秀告诉他们如果不打败敌军,这里的财产也保不住。将领们被刘秀说服了,带着所有人马跟着刘秀上昆阳来。刘秀亲自带着一千多人的一支步骑兵先锋部队赶到昆阳,他们在离王莽军四五里的地方摆开了阵势。王寻、王邑一瞧汉军人少,只派了几千兵士对付。刘秀趁敌军还没有站稳阵脚,先发制人,亲自指挥先锋部队冲杀过去,一连杀了百八十人。受刘秀的先锋部队勇猛顽强的精神鼓舞,汉军后援的几路人马赶到也一鼓作气赶杀过去,王寻、王邑被迫后退。汉兵乘胜猛击,越战越勇,以一抵十,以一当百。

这时刘秀又带着三千名敢死队,向王莽军的中坚部队冲杀过去。王寻一看汉军人少,根本就没放在眼里。他亲自带一万人马跟刘秀交战。但是这一万人还真打不过刘秀的三千人敢死队。打着打着王寻的军队开始乱了起来。汉兵越战越勇,大家死盯着王寻围上去一顿砍杀,结束了王寻的性命。昆阳城里的汉军见外面的援军打了胜仗,也打开城门冲了出去两面夹攻,杀声震天动地。王莽军听主将被杀消息,全都慌神逃奔,自相践踏,沿途丢下大批王莽军的尸首。突然,天空暗了下来,一声大霹雳,接着狂风呼啸,带着倾盆大雨。巨毋霸带来的猛兽,吓得直打哆嗦,也没了先前的威风了,不往前冲反而后窜。汉军不顾一切往前追杀,王莽军好像决口的大水一样直往滍水(在今河南鲁山,现名沙河)逃奔,兵士掉在水里淹死的成千上万。当王莽军大将王邑逃回洛阳的时候,四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

昆阳大战消灭了王莽主力消息,传遍全国各地,人们纷纷起来响应汉军。更始帝派大将申屠建、李松率领汉军乘胜进攻长安。王莽把关在监狱里的囚犯都放出来抵抗汉军。但是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战斗力呢?一触即溃。汉军攻进长安城,城里的居民放火烧掉未央宫的大门。王莽走投无路,带了少数将士逃进了宫里的一座渐台。那座渐台,四面是水,火烧不到那里。汉军把渐台一层层围起来,一直围上几百层,等渐台上的兵士把箭都射完了,汉兵冲上台去,结束了王莽的性命(以上“战役经过”摘选自百度百科,内容略有增减)。

【战役胜因】昆阳之战中,王莽军的兵力有43万人,而更始起义军守城和外援的总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2万人。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起义军竟能取得全歼敌人的辉煌胜利。归结取胜原因是:其一是政治上,反抗王莽暴政统治,符合广大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民心的向背--这是昆阳之战中起义军取胜的政治原因。其二是军事上,牢牢地掌握了战场攻守的主动权。执行坚守昆阳,牵制敌人,调集援兵,积极反攻的方针。有效地迟滞了王邑军的行动,严重消耗其实力。其三是具体战术运用,攻心打击和军事进攻双管齐下,善于利用新莽的弱点,摧毁新军的战斗意志,刘秀带领士兵敢于拼杀,士气高昂,积小胜为大胜。其四是抓住战机实施斩首行动,选择新军指挥部为首要进攻目标,将其一举摧掉,杀掉主帅,使得敌军群龙无首,溃败逃散。

【战役意义】昆阳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聚歼了王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主力,为起义军胜利进军洛阳、长安,最终推翻新莽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因此在历代颇受关注。昆阳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可以称之为史诗般的军师教科书战例。

【历史评价】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刘宋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里、北宋学者何去非在《光武论》中、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著《昆阳城赋》、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都有精彩的点评。因文章篇幅关系就不一一列出。

昆阳之战也备受当代伟大的军事家的肯定。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之后,他在《论持久战》中再度提及昆阳之战,“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关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新汉昆阳之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

我们今天重温昆阳之战,就是在面临风云突变的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必胜的信念、保持英勇无畏的精神、敢于对强敌对手亮剑,保持中华民族的顽强定力,不受外部干扰,苦练内功,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贡献。

朋友们,对于今天的老龙说历史故事,您有什么想法,请到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活动一下手指,喜欢我,关注我。每天分享不一样的精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