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的两大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晚年时不约而同做了一件事

1876年4月,64岁高龄的左宗棠率兵到达肃州(今甘肃省酒泉市),在此举行祭旗仪式后,正式出兵新疆。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左宗棠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0年,由于俄国不愿退出伊犁,左宗棠亲自率部,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为表示视死如归,左宗棠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表现出“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的坚强意志。

96年3月,73岁的李鸿章,带着自己的棺材,从上海出发,访问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8个国家,横跨三大洋,历时190天,行程9万多里。作为清朝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的外交特使,李鸿章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受到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的热烈欢迎。东道主都很热情,他们又是安排阅兵,又是安排宴请,接待规格之高堪比国家元首。

同样是抬棺出征,左宗棠和李鸿章的结果有些不同。

左宗棠抬棺出征后,俄国一度增加兵力,坚守伊犁、纳林河。但是,俄国刚刚结束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国力较为空虚,不愿意贸然与中国作战。在经过反复权衡后,俄国在与清朝代表曾纪泽的谈判里被迫做出让步,退出伊犁。经此一役,左宗棠终于收复新疆全境。

收复新疆全境,对于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达1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公元前60年起,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这意味着新疆正式成为划入中国版图。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以后,俄国对新疆进行蚕食侵略。1865年,在俄国、英国的支持下,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侵入新疆,占领了新疆绝大部分地区。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了伊犁等地。

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打击了西方列强的嚣张气焰。一个英国外交官据此评论说:“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堪称一针见血。

为了增强清廷对新疆的控制,左宗棠一再上书朝廷,请求在新疆设省。1882年,清廷终于同意了新疆设省的提议。1884年11月17日,在左宗棠去世的前一年,新疆省正式设立。

人们为纪念左宗棠的巨大贡献,自发在新疆各地建立了许多左公祠。在塔城还有著名的“左公柳”,那是当年左宗棠进军新疆时所栽绿柳。后来,左宗棠的好友杨昌浚故地重游时,见到这些柳树触景生情,赋诗一首:“大将征西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李鸿章的欧美之行,似乎就是另外一种境况。

我们不得不承认,李鸿章在欧美受到高规格的待遇。他那高大的身躯、雍容的气质、坦率的谈吐,在欧美刮起了一股外交旋风。然而,总体来说,这仍然不是一次成功的旅程。

李鸿章这次欧美之行,并非观光游玩,而是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与各国商谈提高关税事宜。

在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里,中国放弃了关税自主权,并将关税限定在5%。1895年,中国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2.3亿两白银(含3000万两银子赎辽费)。这是一笔巨额赔款,清廷根本就拿不出来。怎么办呢?只好与各国商量一下,以提高关税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向日本支付赔款。

李鸿章在与俄国、德国商谈时,俄国与德国代表都同意了提高关税的提议,然而,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明确拒绝了这个提议。英国不但不愿提高关税,还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内地市场,以便英国商人倾销货物。

李鸿章当即批评英国宁愿给日本提高关税,也不给中国提高关税,是歧视中国,任由中国陷入绝境。索尔兹伯里不以为然。双方不欢而散。

由于英国货物占到中国进口货物的80%,英国不同意提高关税,让李鸿章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李鸿章失望地离开了英国。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关税乃骊龙颔下珠”“固无怪中堂(李鸿章)之愁锁双眉矣”。

最终,李鸿章的欧美之行一无所获,黯然而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