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太安逸了,就想搞点事情——讲三国之没有他们故事就无法开始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商、周的周,前后分为西周与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周末七国,指的是战国七雄,即齐、楚、燕、韩、赵、魏、秦国。

战国的开始以韩、魏、赵,三家分晋作为标志性事件。

最后,并入于秦。

秦灭了之后,楚、汉纷争,楚就是项羽那边的人,汉就是刘邦那边的人。最终,并入于汉。

汉朝又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隔着一个王莽篡权改制的新朝,大约15年时间。

后来东汉开国皇帝光武皇帝刘秀建立东汉,到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汉才结束。

刘秀是一个真的挺神奇的开国皇帝,总之特别厉害,会打战、会用人,又善待功臣,而且老天爷也经常帮他。

感觉王莽和刘秀都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种种都是逆天。汉桓(huán)帝与汉灵帝:毫无责任感,没有政治抱负,莫名其妙的就当了皇帝

东汉末年动乱,开始于汉桓帝与汉灵帝,汉桓帝是刘志,汉零帝叫刘宏。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汉灵帝的时候,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想要诛杀皇帝身边的宦官,诛杀不成,反而被诛。

中涓自此愈横,中涓就是指宦官的统称。

坦白说,也不能完全怪罪于桓帝,桓帝刘志本就是外藩入继大统者。因为汉帝多盛年早崩或无后,当权的外戚或宦官希望新立一个年幼无知的小皇帝,以便继续控制朝政。刘志的帝位就是因此侥幸得来。刘志在位21年,前13年基本是一个傀儡皇帝。当时,梁太后临朝听制,梁冀把持朝政,他几乎难以置喙。后来,刘志依靠宦官单超等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刘志依赖宦官,权利自然落到宦官手上。以功封中常侍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为列侯。自此,朝政转入宦官之手。由于宦官肆虐,残害百姓,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满。延熹九年(166),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结果李膺等200余人被捕,形成第一次党锢之祸。由于国家财政匮乏,遂公开卖官鬻爵,政治愈加腐败。刘志本人爱好佛事,荒淫游乐无度,宫女多达五六千人。

而灵帝跟他桓帝也差不多,也是外藩入继大统者,并不是桓帝的儿子。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很明显,汉末这两个皇帝都有一些共同点:都是外藩继承大统;都是由外戚扶立;下面都有外戚和宦官争斗;都借助宦官斗倒外戚;都贪于享乐;都对国家没有什么责任感,自己本来就没想过要当什么皇帝的,莫名其妙的就当了。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大将军窦武 (东汉外戚、名士)

年轻时以经术德行而著名,名显关西。延熹八年(165年),因长女窦妙被立为皇后,于是以郎中迁越骑校尉,封槐里侯。次年,拜城门校尉。窦武任职时,辟召名士,所得两宫赏赐,也都捐助给太学生,得到士大夫的拥护。灵帝继位,拜大将军。辅佐朝政,不久,与太傅陈蕃定计翦除诸宦官。但因不听陈蕃建议,致使谋划泄露,结果兵败自杀,被枭首于洛阳都亭。

陈蕃 (东汉时期名臣)

少年时便有大志,师从于胡广。被举为孝廉,历郎中、豫州别驾从事、议郎、乐安太守。因不应梁冀私情被降为修武县令,任尚书。又因上疏得罪宠臣而外放豫章太守,任内为政严峻,使吏民敬畏。后迁尚书令、大鸿胪,因上疏救李云被罢免。再拜议郎、光禄勋,与黄琬公平选举,因而遭诬告罢官。不久,被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延熹八年(165年),升太尉,任内多次谏诤时事,再遭罢免。灵帝即位,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宦官,事败而死。

总的来说,东汉名臣还是有很多的,可惜刘氏一脉衰落,皇室教育没有得到延续,外藩入继大统,导致权力的不稳固、政治没有延续,进而导致国家动乱。而桓帝、灵帝这两个桓帝本身也就没有政治抱负,莫名其妙的当了皇帝,“做一天皇帝撞一天钟”,依靠宦官、卖官鬻爵,才导致了后来的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种自然灾害、异象频发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

就是说,建宁二年四月十五,灵帝刘宏刚刚来到温德殿准备上早朝。

刚刚坐上皇座,殿角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只看见一条大青蛇,从房梁上飞了下来,盘踞在龙椅之上。皇帝受到惊吓跌倒,身旁的宦官赶紧把皇帝救进后宫,文武百官都逃走躲避。不一会儿,大青蛇不见了。又忽然打雷下大雨,雷雨中夹杂冰雹,一直下到半夜才停止,损毁了无数的房屋。

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发生地震;还有海水泛滥,沿海地方的居民,都被海水泛滥的大浪卷入大海之中。

至于为什么会有大青蛇出现呢?

我估计可能是,秦末汉高祖斩白蛇起义,所以汉末了,青蛇就要过来为姐姐报仇了。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啦。

个人觉得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宫内废弛,都没人来检查卫生了;二、有人不服这个外藩皇帝,所以故意弄条蛇来吓吓他;三、宦官们想跟朝臣们开开玩笑,没想到把事情弄大了;四、宦官们提前知悉朝臣们准备说他们坏话,因此提前布置,用这种方法成功地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然后,小青就不见了。怎么不见的呢?蛇反正找个洞就能钻了,它该不会想等着被人煮成美味吧。也有可能是被肇事的人抓回去了,继续养是不可能的,吃也不可能的,肯定是偷偷杀了埋了,毁尸灭迹。

不凑巧,洛阳城中出现了自然灾害,下起了冰雹,许多房屋瓦片被砸坏,就得大修一番。

然后又是地壳运动,发生了地震。

海水泛滥是怎么回事,人被卷入大海?有可能是中国哪里发生了小规模的海啸?

雌鸡化雄,真的会发生吗?好像真的可以发生,是一种小概率的自然现象,但即使放在现代,这种事情也依然让人觉得很诡异。

然后是,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黑气是什么?不是很清楚什么气体是黑色的,可能是某些物质燃烧不充分产生的浓烟,宫里谁这么大胆?

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有虹现于玉堂,按理来说,应该是挺美的。五原山岸,尽皆崩裂,这句话说的应该是山体崩裂,很可能是地震造成的。但是五原指的是什么,很可能是内蒙古的五原县,秦时五原属九原郡,史载三国名将吕布是五原人。很可能是指吕布从石头里蹦出来了, 准备大闹一下天下了的意思。当然, 这是玩笑话。

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十常侍祸乱朝纲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皇帝终于怕了,于是找朝臣们来开会,针对这些异象,征询一下大家的意见。这个时候,议郎蔡邕就借题发挥,话里有话,“乃妇市干政之所致”,言外之意就是说都是那些宦官们和外戚干政,才导致了这些异象的发生。

妇指的是后宫嫔妃,引申出来就是外戚,即通过家族与皇室联姻的那些人,比如窦婴,卫青等人,在西汉外戚的势力尚受到皇室牵制,直到东汉皇室式微后,外戚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活跃起来,比如跋扈将军梁冀,大将军何进等人。

寺就是宦官,是东汉时期由于外戚势力庞大,皇帝不得不寻求宫中宦官的支持以对抗外戚权臣,于是宦官崛起,后来有了十常侍之乱。蔡邕何许人也?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总之,蔡邕是一个看起来很厚道的老实人。

这时候,蔡邕这话就被宦官曹节听到了,就把蔡邕编个罪名,让他回家种地去了。

然后,就出现了有名的“十常侍”,即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说说这十常侍吧

张让应该是他们的头,被灵帝称为“阿父”,应该是最牛逼的那个,设计伏杀了大将军何进,后来被河南中部掾吏闵贡追赶,逼的投水自杀了。

赵忠是灵帝“母亲”,因为汉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听说何进要诛杀十常侍,赵忠趴在何太后脚下求情,诱骗何太后招何进入宫。后来袁绍等杀入宫中,诛杀宦官,赵忠被追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

封谞是信教的,信黄巾道,约为黄巾起义的内应,后来事情败露被杀。

段珪出场的次数也挺多的,何进被杀,是张让和段珪带人具体执行的,宫中大乱时,是张让和段珪挟持少帝刘辨和陈留王刘协出逃的,后来被河南中部掾吏闵贡追赶,张让投河自杀,便宜他了,而段珪的头却被闵贡一刀砍下,挂在马上,后来送往洛阳。可以说,张让和段珪就是一个搭档,而张让是主犯,自知罪孽深重,投河自尽;段珪犹觉得自己的罪没那么重,还想有可能饶他一条狗命,可惜他的命并不值钱,根本没人同情。

曹节,就很厉害了,之前反杀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的就是他;然后让议郎蔡邕回家种地的也是他;和张让一同谋划立嗣之事,并设计杀害大将军何进也是他。后来,同张让、段珪、侯览一同劫持何太后、少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出逃北邙山,被闵贡追急,曹节投水自尽。

侯览,就和上面一样,也是投水自尽的。历史上的侯览因诛梁冀有功,进封高乡侯,后迁为长乐太仆。任官期间,专横跋扈,贪婪放纵,大肆抢掠官民财物。先后夺民田地一百一十八顷,宅第三百八十一所,模仿宫苑兴建府第十六处。他还掠夺妇女,肆虐百姓。为其母大起冢墓,督邮张俭破其家宅,藉没资财。侯览为了报复,诬张俭与长乐少府李膺、太仆杜密等为党人,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先后被杀被流放者三百余人,被囚禁者六、七百人。

蹇硕,因袁绍入宫诛杀宦官,蹇硕慌走入御园,花阴下为中常侍郭胜所杀。难道二人有私仇?

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变成了花肥。

简单来说就是四种死法

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四个人是挟持皇帝出逃的时候死的,三个是跳河自尽的,一个段珪是被一刀砍头而已的。

赵忠、程旷、夏恽、郭胜是在何进被害,袁绍、曹操带兵进宫乱砍死,被追到翠花楼前,剁为肉泥的。

封谞是因为信教,做黄巾军内应,事情败露被杀的。

而蹇硕,却是莫名其妙的被自己的十常侍同伙郭胜给杀了。小结

总之,就是这些个人、这些个事,搞得朝政动乱,卖官鬻爵,天下大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外戚与宦官,皇帝昏暗的结果。

今天先说到这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