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城的建筑都有哪些特点?

倘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城与文化是一本书,翻阅它,会读到魏晋以后都城的建设重心已由北迁南。尤其在北魏时期,统治阶级对都城的规划与建造,渐渐呈现出北向南学的态势。每一个都城,都有各自的建筑分步规划,宫城、官署、民居各踞一隅,相对而言,民居的划分更为细致。

都城的街道,将民居划分出里坊。围墙,每一个里坊必筑,如画图一般将民居分割为方格形状的围棋棋盘样。围墙内,贵族府第一般有回廊、庭院、四合院厢房,依据各家需求而选择修建。尽管各家居室排布不一,但主屋始终居于宅院的中心。

这些贵族府第,都有庞大的庭院和高耸的房屋基座。庭院里养花种草,引水蓄池湖,建造假山如居山间,自然与繁华,交融交织。

券洞式宫室立于基座内,立柱支撑起二层阁楼屹立于基座上。带鸱尾的大屋顶如腾飞的鸟翼,凌空展示着主人家的阔气与地位。

仿魏晋风格建筑

主屋居中,彰显着各居室中居住之人的等级地位。不只是贵族府第如此,一般的民居虽无贵族府第庞大,但家中之人的等级地位,也可从居室所处的位置中区分出。

这些居室,它们大体造型一致,共性鲜明。屋顶采用“大屋顶”。屋身以木构架为主,由立柱承重。台基雄伟方正,基中惯有券洞宫室,基上惯用木栏杆或石栏杆。如此突出的特征,将中国古代建筑独具的特色充分展现出来。

细致看,南北地区建筑差异较大,北方地区建筑,坚实粗犷,采用土木混合结构。在木构架基础上,夯土台、夯土墙以加固承重。南方地区建筑,空透精巧,采用木结构。佛教建筑也随着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广泛传播而燃烧起燎原大火。

魏晋风格塔

到了南朝,社会环境逆转,原有的礼法等级荡然无存,以往毫无政治地位的庶族,逐渐超越士族闪耀于政治舞台。人们冲破等级牢笼的思想,也反映到南朝的建筑之上。建筑已不再遵循北朝重视礼制化的要求,它冲出礼制这囚笼,张开翅膀飞向奢侈宏丽的天空。如此,这一时期建筑的木结构技术越发精湛,使建筑的造型与色彩也越发巧夺天工、新颖绚丽。

然而细数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城建筑有着显著的共同点:居住区划分严格,建筑的等级符号鲜明;木构建筑巧夺天工,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广泛吸收外来文化,艺术加工具有多文化色彩;建筑造型共性鲜明,工程建设完善。

魏晋佛教石窟

奏响魏晋南北朝建筑这首“凝固的音乐”,它弹奏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之间的极大差异。这一时期的人们,如一块好学的海绵,在与外来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他们将保持与吸收相融于建筑,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魏晋南北朝建筑。它们在千年前的跌宕沉浮,也留给今人以唏嘘叹息。

一言:《历史的风尚·魏晋南北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