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对和珅言听计从 唯独在这件事上骂他:别不懂装懂

乾隆皇帝与和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一对君臣。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许多读者可能以为这君臣二人年纪相仿。不过实际上,乾隆帝年长和珅接进40岁,在古时候,够得上爷孙辈的关系了。

乾隆对和珅,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关照和信任,以至于和珅能从一个普通的侍卫,一跃成为大清的相国,权倾朝野。

尤其在乾隆年迈之后,由于年老体衰,精力大不如前,许多事务都交给和珅一手打理,而且对他言听计从,甚至连立太子这种机密之事,都被和珅提前听到了风声。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没有人能解释乾隆对和珅的宠爱是出于什么缘由,因此出现了很多离奇的猜测,比如说和珅是乾隆喜爱的雍正宠妃转世等等。此类野史杂谈虽然无稽,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时人对乾隆如此宠信和珅之缘由的疑惑。

不过,虽然乾隆十分信任和珅的能力,甚至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对他专任,但唯独有一件事,乾隆不太看得上和珅。那就是在做学问方面,乾隆认为和珅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他最初就是凭一句“典守者不能辞其责”得到乾隆的青睐,但和真正的大家想比,和珅还是差得很远。

我们知道,乾隆自命是个文人雅士,喜欢写诗,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存世,而且也喜欢写文章,还很爱搞收藏。到晚年时,乾隆信奉佛教,还写了很多说经的文章。

如果在现实中碰到一个这样的领导,下属应该怎么办呢?正确的姿势当然是要往死里吹捧。当然乾隆不是傻子,吹捧需要做得不留痕迹,才能让领导心里舒服。比如当时任安徽巡抚的朱珪,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朱珪先是把乾隆这么多年讲经的文章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并装订成册进献给乾隆。在这本《御制说经文》的后面,朱珪在跋中写了一句评语,说这些文章是“刊千古相承之误,宣群经未传之蕴,断千秋未定之案,开诸儒未解之惑。”

乾隆一看,这话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不过和珅却不太开心。为什么呢?因为朱珪是永琰的老师,永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当时乾隆有意传位给永琰,但和珅并不喜欢他,所以就攻击朱珪,说这是在谄媚皇上。

不过,朱珪的马屁明明拍得很好,乾隆心里正开心,和珅这么一说他就不乐意了。于是乾隆立马表态:

“(跋语)颂皆过当,但历举朕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各大端,见诸设施者,与平日阐发经义,实有符合,与皆纪实,并非泛为谀词。朱珪于御制古文,紬绎推阐,能见其大,跋语尤得体要,殊属可嘉。”

表扬完朱珪以后,乾隆回头对和珅来了句,此非汝所知也。意思就是骂和珅,我们文人之间的东西,以你的智慧是理解不了的,以后就别在这上面不懂装懂了。

从上面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乾隆有一个性格特点,就是非常自傲,师心自用,在自认为专长的领域,不容他人置喙。乾隆虽然表扬了朱珪,但那是因为朱珪做的是吹捧,否则的话,也会落得沈德潜“一柱楼诗”的下场。

其实在此之前,乾隆的这种性格也早有体现。乾隆喜欢延揽人才,但打内心里看不起他们,比如乾隆曾对纪晓岚说:“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乾隆自视甚高,对这些文人,只是以豢养的娼优对待,认为他们都不如自己。所以和珅想在这方面插手,无疑是自讨苦吃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