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最不该忘却的战争,正是这场战争,日本在中国越来越肆无忌惮

从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到1894年,日本的近代化之路已经走了26年之久,日本人目标明确,这前三十来年的功夫,就是与西方列强修正不平等条约,走向世界,进入与世界列强平等的体系内。而朝鲜则是日本人走出列岛的出口,也是他进入世界的入口。

然而,清王朝则无心进入近代化的大世界,只想将世界从自己的天下观里驱除出去。但是,在朝鲜被外界压迫的几年间,国内政治、社会体系更是变得越来越腐败不堪、民不聊生,最终,在1894年的时候,朝鲜人民发动了武装斗争,也就是著名的“东学党起义”。

当时,朝鲜执政者在全罗道古阜郡提高了水税,不断压迫人民,也正是政府的不作为,才引发了这场起义。由于,朝鲜人民怒气很大,所以,这场起义的发展势如破竹,没用多少时间就占领了朝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还成立了东学党自己的执纲所。

这下,朝鲜当局立马就着急了起来,赶忙向清政府寻求支援。

当时,袁世凯在朝鲜充当中朝两方的通信使,在日本驻朝的部分人士也建议让清政府派兵来朝鲜,帮助朝鲜解围。实际上,之前中国和日本在签订的条约中有明文规定:“中、日双方或者其中一方要向朝鲜派兵的话,应该先互相行文执照。”现在,朝鲜面临这种困局的时候,日本却建议清朝出兵来帮助朝鲜,可以说,日本的这番作为很是让人匪夷所思。

但是,清朝的执政者却没有看出日本心中所打的如意算盘。六月的时候,清政府决定援助朝鲜,还按照规定,向日本发出了执照,文件内称:“自己是把朝鲜当作中国的属邦来发兵的。”但是,原本表面上大力支持中国出兵的日本这个时候又不愿意了,它不承认朝鲜是中国的属邦,并且,自己也打算向朝鲜出兵。

实际上,日本很早之前就计划着向朝鲜出兵了。

在“东学党起义”之后,清廷还没有派兵支援朝鲜之前,日本就在国内进行了大面积的舆论宣传:“现在,是我们日本对外面宣扬国威的最佳时机,这次战争对日本今后的百年计划有着战略意义。”此外,日本政府的军队的准备则更加完备。

在这次战争之前,日本就储藏了大量的弹药,还培养出了一批训练有素的新型海军和20余万新型陆军,这只海军军队的排水总量可达5万吨。更让人吃惊的是,日本通过许多渠道获取到了关于中国内陆的相关信息,对清政府军队的分布情况了如指掌。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日本,其情报部门甚至比中国人还更加清楚哪一个省份最多可以派遣出多少军队来参与战争。

不只如此,日本还拥有一份关于朝鲜、中国东北、渤海附近的军用地形图,这个图甚至把每一个小小的丘壑和一些甚至很狭窄的道路都清清楚楚的标注了出来。曾经有个欧洲人,偶然之中获得了一份相同的关于中国和朝鲜的日本军用地形图,他看到地图之后就非常吃惊地说:

“原来,日本早就想要侵略中国,甚至,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人所说的‘自己是被迫参与战争’的说法,其实,是用来蒙蔽世人的。他们实际上并不是被迫作战,而是其意图和目标都是非常明显的主动侵略,这张地图就足以证明一切了。”

可以说,不论从舆论上还是军事上亦或是情报上,日本对侵略中国都做足了工夫,就等着清政府在外交方面出现失误。而清朝这次对朝鲜的出兵援助,正中日本的下怀,这样,日本出兵朝鲜就拥有了充分的理由。

很快,日本向朝鲜输出的军队数量和作战实力远远地把清政府甩在了后面。这个时候,双方紧张对峙,形势非常危急,火药味布满朝鲜,战争一触即发!到了七月二十五日的时候,日本的军队就坐不住了,随即,明张目胆地向清政府运兵的船舰开炮。

至此,日本期待已久的战争终于如愿以偿的爆发了。

其实,清政府这条运兵的船,只是借用英国商船,所以,护送这条运兵船的还有三艘战舰。日军早就得到了相关情报和上级指示,于是,他们在这四艘船的必经之路,朝鲜牙山口外的丰岛海域附近进行埋伏,以此拦截这几艘运兵船。

其中,广乙舰为了自卫,不得不与日军作战,但是,最终受到重创,撞到了一个海滩上面;操江舰也被日本抓住,充当俘虏;只有济远舰成功地逃离了日军虎口;运兵的英国商船也被日军用大炮击沉,船上的清兵全部死亡,令人痛心疾首。

这次日军与清政府的擦火,在历史中被人们称作“高陞号”事件。至少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朝在东亚局势中还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这样的惨痛结果,导致了中日双方在朝军事力量的失衡,更在心理上间接击溃了清军,士气大为沮丧。此后,清军在朝鲜屡战屡败... ...

之后的甲午战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的,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这次战争是日本早就计划好要发动的,他们步步紧逼,环环相扣,觊觎我中国领土。可以说,这场战争是日本同中国多年来各方面矛盾综合的结果。

“高陞号”事件后不久,清政府终于与日本在八月一日宣布战争开始,如此,正中日本下怀。

参考资料:

『《甲午农民战争(即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清战争实记》、《“高升号事件”国人不会忘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