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被李世民贬出京城,让儿子召回他,后他一句话改变唐朝

徐茂公被李世民贬出京城,让儿子召回他,后他一句话改变唐朝

在唐朝的皇帝当中,李世民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不仅为唐朝的盛世打下了一个十分强大的基础。而且在他的治下也鲜有大臣叛乱的例子。我们大家都知道,虽然是李渊开国建立了唐朝,但是随后的统一战争基本上是李世民统率军队进行的。所以他的手下肯定有一批难以操纵的骄兵悍将。这也足可说明李世民的御下之术,其中一个人物就不得不提了,他就是李勣。

话说到了唐太宗末年,当时的太子李治被托付给了宰相长孙无忌。但是他知道太子李治并不是一个处处强行出头的人,他怕难免受到长孙无忌的压制。于是想在长孙无忌之外选举个功劳大、官职高的大臣来制衡。不过在当时因为战争的原因,那些开国功臣早已纷纷作古。或者在爵位和功劳上无法和长孙无忌相比。而李世民思来想去,也只有李勣能够对付他了。

说李勣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说它另一个名字的话,可能大家就很清楚了。那就是徐茂公。在《隋唐演义》当中,作为瓦岗寨的军师,徐茂公的智谋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后来他投降了唐朝之后变为唐军效力,为李世民统一江山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史中,李勣也是先跟随瓦岗寨征战四方。后来投降唐军。他原本也姓徐,在投降唐朝之后。李渊感恩他的恩德,便赐予了他国姓的待遇,李勣这才改姓李。

而李勣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除了自己之外,他并不服其他的大臣。这虽然有利于制衡长孙无忌,但是李世民也怕他比长孙无忌更难以驾驭。而当时李勣已经是宰相之位(唐朝的宰相不止设立一个)。而且又不和皇族沾亲带故,在官职上已经达到了最顶点。如果新君没有恩惠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李世民为了能够让李勣享受李治的恩宠,便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公元649年的五月,李世民颁布诏书,将他外放围了叠州都督。这让李治很不能理解,一个当朝的宰相并没有犯什么过多的错误,就被外放为官。向李世民提出这个疑问之后,李世民告诉他这个人的才能十分超群,但是你跟她平时也没有什么联系,也没有什么恩惠与他。如果让他以这个官职辅佐你的话,难保他不会起反叛之心。现在我让它外放为官,在我死之后,你可以将它立刻召回让他官复原职。不过他要是接旨之后徘徊不前的话,你就一道圣旨赐杀他,以免留下祸患。李治这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而李勣也知道李世民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接到圣旨之后便马上赴任了,甚至连家人都没有告诉。在此后不久,李世民就病逝了。在李世民的丧期结束之后,李治便马上召回了李勣,让他官复原职。李勣在此后便死心塌地的效忠李治,其实他的心里也对这项任命有所不满。

在此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情,李治因为后宫内的一些事情准备要废掉原来的皇后王氏。改立武氏为皇后。但是,长孙无忌为首的贵族集团却对此百般阻挠,横加干涉。在隋唐时期,由于贵族的存在,皇帝做事处处掣肘,而在当时李治也不例外。由于他的年纪尚小,所以他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能够一展才华,贵族在朝中对皇帝形成了威胁,于是李治便和武氏结成了政治联盟。这次废后事件由于他们的冒头,也成为了打击贵族的一种方式。当时朝中也有一种声音,便是同意立她为后。但由于没有强有力的大臣表示赞同,李治也是犹豫不决。

李治便招来了李勣,询问他废后之事。李勣只说了一句话,便坚定了李治的决心。这就是:“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问外人。”听完这句话之后,李治便下定了废后的决心,于是不久之后的朝会上。李治宣布了废后诏书,改立武氏为后。

这个皇后就是咱们熟识的武则天,此后李治借口一些理由将那些贵族一扫而尽,在这个贵族影响皇帝一二百年后重新抓稳了皇权。而李治和武则天的政治联盟也为武则天最后的上台奠定了基础。此后不久,李治因为生病不能理政,武则天则跳到了前台,开始他的政治生涯。可以这么说吧,李勣的这一句话基本改变了唐前期的历史走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