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著名谋士,郭嘉去世时,诸葛亮和周瑜在干什么?

说起三国时期的谋士,曹魏当首推郭嘉,蜀汉当首推诸葛亮,东吴当首推周瑜。这三位的谋略都堪称一时之选,并驾齐驱,不分伯仲,得其一,便足以成就大事。那么,郭嘉去世时,诸葛亮和周瑜在干什么呢?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

汉末,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名气很大,所以,在成为曹操的主要谋士之前,郭嘉曾投奔到袁绍的帐下。

袁绍对郭嘉礼遇有加,但郭嘉却不为所动,只在袁绍那里呆了数十天就毅然离开了,因为他看出袁绍是一个难有大作为的主。

郭嘉认为,有智之士要审慎地选择主人,才能保全自己,建立功业。袁绍只想仿效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之法。“多端寡要,好谋无决”,行事繁杂而没有重点,喜欢谋略而优柔寡断。要与他共同拯救天下的大难,建立霸王之业,太困难了。

所以,在离开袁绍之前,郭嘉还曾却袁绍的谋臣辛评和郭图一起离开。但辛评和郭图却说:“袁氏家族对天下有恩德,人们多来归附,而且,现在他的势力最强,还要去投奔谁?”郭嘉知道他们执迷不悟,便不再说,自行离去。

建安元年,曹操任命荀彧为侍中,代理尚书令,并请荀彧推荐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之士。荀彧于是向曹操推荐了荀攸和郭嘉。

曹操召见郭嘉,并与郭嘉谈论天下大事。一番深入交谈之后,曹操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使我成就大业的,一定就是此人!)立即上表推荐郭嘉为司空祭酒。而郭嘉见过曹操后,也高兴地说:“真吾主也!”

总之,曹操与郭嘉见到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从此,郭嘉成为了曹操的主要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曹操打败吕布和袁绍的战斗中,郭嘉更是屡献良策,功不可没。

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郭嘉建议曹操应该火速进兵,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立刻进兵柳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没料到曹军会来得如此快,率军仓促应战,结果蹋顿被斩,袁尚、袁熙弃军逃亡辽东投靠公孙康,二十万人被曹军俘虏。

这一战,曹操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因为水土不服和气候恶劣,加之日夜急行操劳过度,郭嘉在曹军从柳城回来的途中患病去世,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郭嘉去世,令曹操痛不欲生,他在为郭嘉“请封表”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此外,曹操还曾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又想起了郭嘉,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并叹息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其爱才、惜才之心,溢于言表。

那么,三国时期与郭嘉齐名的诸葛亮和周瑜,在郭嘉去世时,在干什么呢?

大概是受《三国演义》等影视剧的影响,许多人可能跟我一样有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以为郭嘉去世时,诸葛亮很老,周瑜很年轻。

其实不然!

郭嘉出生于公元170年,死于公元207年。而诸葛亮则出生于公元181年,周瑜出生于公元175年。也就是说,郭嘉比诸葛亮大十一岁,比周瑜大五岁,郭嘉去世时,诸葛亮二十七岁,周瑜三十三岁。

郭嘉去世的这一年,诸葛亮正式出道辅佐刘备。

在此之前,诸葛亮还只是一介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正是求贤若渴之际。经司马徽与徐庶推荐,刘备才知道世上竟然还有诸葛亮这号人物,于是三顾茅庐。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提出了三分天下之计(隆中对)。刘备听后大为赞同,激动不已,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力邀诸葛亮相助。诸葛亮出山,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臣。有意思的是,郭嘉追随曹操时,也是二十七岁。

周瑜的年纪虽比郭嘉小,但他出道却比郭嘉早。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去世,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离开袁术,入历阳,将要东渡。

当时,周瑜的叔父周尚刚好担任丹阳太守。周瑜与孙策同年,两人早前就已结识,且惺惺相惜。所以,孙策将要东渡时,便写信给周瑜。

周瑜收到孙策的信,立刻率兵迎接孙策。二人于是协同作战,先克横江、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打败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又于兴平二年,逼走刘繇。

在周瑜的帮助下,孙策的部众得以迅速发展,达到了数万人,孙策因此让周瑜暂时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来到寿春。袁术发现周瑜有才,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寻机回江东。

建安三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孙策听说周瑜归来,喜不自胜,马上亲自出迎,并立刻任命周瑜为建威中郎将。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郭嘉去世时,周瑜已经成长为孙权政权最主要的重臣,不仅手握兵权,且孙权集团忠心耿耿,许多重大决策,皆由周瑜作最后决断。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国时期,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涌现出了如此多的青年才俊,历史少有,令人叹为观止!而形成这一局面的,不仅取决于郭嘉、诸葛亮、周瑜等人本身的才能,还取决于曹操、刘备、孙权等领导者在选人、用人时不论资排辈,唯才是举,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