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不是做帝王,国破被俘后宋徽宗的一曲“宴山亭”尽是哀情

北宋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共有九位皇帝,其中宋徽宗赵佶可以说是被错放在帝位上的人。他不是没有才华,只是他的才华不适合成为一国之君。他喜好琴棋书画、茶艺篆刻,喜欢在皇宫里亲手打造自己的一方世界。在位的26年里赵佶将自己在诗词、书画方面的才情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独创的“瘦金体”至今仍为书法爱好者所敬仰,他的诗词更被后人编成集本,自有一番风味。如果说他只是个文人或许他会成为流芳千古的文坛大家,也不至于背下北宋亡国的骂名。只可惜生在帝王家的赵佶有些事早已是命中注定的,他的命运也并非是他自己所能掌控的。

公元1100年年仅18岁的赵佶在宋哲宗病逝后被太后向氏推上了皇位,18岁本是一个少年随心所欲,写诗、赏花、品茶,尽情自我的年纪。万万没想到的是鲜衣怒马的少年,要承担起整个大宋王朝的基业。少年还是有几分志气的,赵佶上位之初也有着强国复兴的想法,他大胆的启用了新法,无奈朝中蔡京等一干奸臣,笼络朝政暗中打压新法,买卖官爵无恶不作,他们投其所好,为赵佶营造出一副大宋安好的繁荣景象,偌大的宫廷里赵佶喝酒赏花,泼墨挥毫。奢侈享乐的生活一旦养成了就很难改变,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赵佶命人在全国各地采办收集“花石纲”,运送到汴京后大肆修建皇宫园林。生活上的浮华,政治上的不管不顾,赵佶统治下的宋王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内有方腊和梁山的起义,外有金、辽的虎视眈眈。大宋王朝的危机在累积中逐渐爆发,赵佶眼中的繁华也将消亡殆尽了。亡国将至赵佶纵有万千才气又如何?

公元1126年44岁的赵佶第一次面对了人生的困难。金国兵临城下,仅仅时隔一年,赵佶与赵桓被金人俘虏,曾经在汴京城里风光无限的皇帝谁曾想转眼间就沦为了外族的阶下囚。可悲可叹又可气。

被虏北上的路是凄苦的,从被战乱侵袭过的汴京城出发,一路向北,曾经的王土在赵佶的脚下变得越来越陌生。当走到“宴山亭”的时候,赵佶看到了路边的杏花正开的灿烂。在此时他写下了那首充满“悲凉失意”之感的词《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那开的正香的杏花就像刚刚裁剪好的洁白丝绸,轻轻叠起,那花蕊上一抹淡红就好像被抹上胭脂一般。这繁华艳丽、淡香迷人的场景都把天上的仙女比了下去,这一切赵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此情此景让赵佶想起自己之前在皇宫园林里的生活,只可惜人生无情的风雨让红颜凋零,心中是无处抒发的离愁,试问眼前的满院凄凉,还要经历多少个暮春景象。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天上双飞的燕子是不会懂得人间的凄苦的。天地遥远,万水千山相隔,一路北上早已忘记走过了多少路,怎知道曾经的居住皇宫如今又在哪里?时间这么久了谁不会思念,只是在梦里偶尔去过,可是现在的日子痛苦的连梦也做不了了。一景一情,那杏花开的越热烈,越能勾起赵佶心中对往日帝王生活的回忆。对于赵佶来说对比越强烈自己心中的悲凉越重。故乡终究会成为他回不去的地方。

这首北行路上的“宴山亭”是赵佶内心凄苦、悲痛的极致表现。曾经的一代帝王,被虏、被辱满腹愁楚无处语。当看到春日里的杏花便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奈何再美的花也有经历暮春的时刻,就像现在的自己。对于赵佶来说离愁早已无法寄去,只有默默忍受。北方的风吹的人满是寒意,北上的赵佶被俘了整整九年后痛苦而死,终年54岁。至于这首哀情哽咽的词,也成为了后人们对这个特殊帝王的回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