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下江南,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大清乾隆皇帝七下江南,那是无限风光,群臣“爱戴”,相比之下大明皇帝下江南,那真是太寒酸了,一点看头都没有。而且乾隆下江南,那是“万众支持”,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老百姓,谁不“由衷”的赞成——不赞成?直接拉出去砍了!奴才还敢有意见?

正德十四年,大明正德皇帝武宗朱厚照终于在太原军区玩够了,从太原返回京城。然而,在京城刚老实了一个月,又不安分了。明武宗朱厚照决定南巡,去江南游玩去。诏书一下,犹如粪坑里扔一个势头,群臣激昂,伏阙恸哭,死谏朱厚照,反对皇帝南巡。当然朱厚照大怒,当场下令廷杖大臣,也就是打屁股。皇帝亲自下令,执行的锦衣卫士兵自然不会放水,当场打屁股打死了十几个大臣。皇帝敢下狠心,大臣更狠,金吾卫指挥使直接拔刀自刎,真正是死谏。顺便说下,明朝为什么流行廷杖,就是因为大臣全都是一群二愣子,罢官全不怕,但是你要敢用死来威胁他们,信不信这些大臣全都敢死给你看?明代的皇帝也就剩廷杖这一个办法,来维护自己做皇帝的尊严。经大臣们这一番折腾,正德皇帝彻底没了游玩的兴致,终于能再老实一段时间了。

不过,半年之后,宁王造反,这给不安分的正德皇帝一个天大的良机——朱厚照也是一个好战分子,打仗一定要去,他下令亲征,亲自去平定叛乱。这次大臣们当然要拼命上书、死谏反对,还拉上皇帝的老师杨廷和。不过正德皇帝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去亲征。皇帝真的要是一意孤行,大臣真的没辙了。拗不过正德皇帝,大臣只能由他去了。这要是乾隆皇帝,哪有这么多事?大臣全力配合,谁反对?

大军集结之后,正德皇帝出发了。虽然宁王叛乱这时已经被平定,但正德皇帝就是出去玩的。南征的旅程当然要继续。正德皇帝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由京城出发,途经保定进入山东,过济宁抵达扬州,然后由南京、杭州一路南下,最后到达江西。这条旅游路线一传开,沿途的官员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因为他们有着一个普遍的共识:皇帝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京城里,哪里都不要去了,干嘛要四处闹腾呢?又管吃又管住,大家没工夫伺候你,就别来惹麻烦了。全都反对正德皇帝的出行计划。正德皇帝才走到通州,保定府的御史奏折就来了,大意是路上危险,一路不便,皇上请回,正德皇帝不理。过了保定,还没进山东,山东御史的奏折也来了,还是要他回去,山东的另一个御史直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要是皇帝出了事,大明怎么办,你娘怎么办?。应该来说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脸皮确实比较厚,这些官员无论说些什么,一律不搭理,也不处理这些官员。搁在乾隆帝身上,先砍了再说。

正德皇帝自然不是什么明君,沿路扰民甚是严重,虽不是他本人有意为之,但是手下人做的事,账是要算到他头上的。就这样,一路鸡飞狗跳,正德皇帝到达了扬州。这扬州知府可谓“刺头”,正德皇帝的手下横行不法,直接收拾。面对正德皇帝,说话一点也不客套。有一天,正德皇帝想要一点扬州特产——琼花,这位扬州知府大人这样回答,琼花本来是有的,奈何由于宋徽宗被金人掳走之后,这花绝种了,没花送皇上。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还把正德皇帝比作宋徽宗一样的亡国之君。而正德皇帝临走之时,直接告诉这位知府,无论如何给我搞点扬州特产。面对皇帝的要求,这位知府大人很不开窍,很不配合,直接说扬州没特产。这知府太不给皇帝面子了。

有如此刻薄、不开窍的下属,这正德皇帝做的也太失败了,还是乾隆风光无限。看看人家乾隆的官员怎么做的,拿着搜刮来的奇珍异宝孝敬乾隆皇帝,得到乾隆皇帝陛下的嘉奖,然后整齐干净利落地跪在地上,熟练地磕几个头,发出响亮有节奏的声音,再配合几滴眼泪,口中同时大呼:“折杀奴才!”君臣都很开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