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学士被斩,行刑前他自信:皇上不会杀我,结果瞬间身首异处

自从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历朝历代都沿用下来,这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也是贫寒学子进入仕途的重要渠道,但有些纨绔子弟,为了捞个功名光宗耀祖,便贿赂考官,各种考场上的奇葩事层出不穷。

到清朝晚期,朝廷上下贪污腐败成风,尤其是咸丰帝继位后,清朝已经江河日下,每年的科举考试几乎都有考生贿赂考官的事,只不过有些事情太小,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然而在咸丰八年,却出现了轰动全国的"戊午科场案"。

当年的科举考试后,出现的榜单中有个叫平龄的考生名列第七,然而平龄是个富家子弟,平时从不读书,而有人看见考试当天,他还出入妓院饮酒作乐,但考试榜单出来,他竟然榜上有名,于是有御史向朝廷举报,咸丰听后大怒,下令彻查此事。

这次的主考官叫柏葰,副考官是朱凤标、程庭桂,刑部彻查之下,发现朱凤标和程庭桂都收受了贿赂,而且还为考试调换试卷,并从中牟利,柏葰作为主考官,是朝廷内阁大学士,并没有直接参与行贿,但他是主考官,自然也被牵涉入狱。

柏葰是道光六年的进士,因工作勤恳努力,一路升迁至内阁学士,后来担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清朝正一品,但这次咸丰皇帝是真怒了,他下令彻查"戊午科场案",并且按照大清律例,科举舞弊其罪当斩。

柏葰自然熟知清朝律法,但他并不是很担心,因为他知道咸丰皇帝很看重自己,而且自己从头到尾并没有参与贪污,被关入狱期间,他还对儿子说:"放心吧,皇上必有恩典,他不会杀我的,最多是个流放。"

到了行刑当天,柏葰一路被押送出,他觉得皇上一定会在最后时刻,下旨要求刀下留人,被押送的路上,他还对儿子说:"快回家给我准备远行的衣物,我很快就要被发配离开京城了。"然而柏葰等了很久,皇上的圣旨似乎还没来。

午时三刻一到,柏葰的儿子拿来了衣物匆匆赶来,然而监斩官扔下准斩牌,刽子手取下他背后的木条,手起刀落迅速无比,柏葰就这样身首异处了,到死他都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皇帝为什么要杀他?

其实咸丰帝内心也纠结,到底要不要杀柏葰,这时朝中大臣肃顺进言:"取士大典,关系至重,亟宜执法,以惩积习,非正法不足以儆在位。" 肃顺跟柏葰本是政敌,咸丰思来想去,还是打算来个"杀猴给鸡看",终于下定决心斩了柏葰。

柏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做事不能太过自信,凡事都要留一条退路,假如柏葰在狱中多次上书给皇帝,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或许咸丰真会给他一条活路了,柏葰也成为清朝唯一一个被斩首的内阁大学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