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得到1件宝物,能让明朝成为世界海上霸主,可惜被烧掉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关键、也非常令人遗憾的时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明朝所处的历史时期,在整个世界格局中而言,正处于一个沧桑巨变的转型时刻。许多改变人类文明史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此时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得到广泛重视与应用。谁能迎头赶上这股技术革新的世界潮流,在当时就拥有了称雄世界的金钥匙,足以傲视全球。明朝一度把金钥匙握在手中,最终却遗憾地错失千载良机。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锐意进取虎视天下,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哪个皇帝像朱棣一样,对版图之外的未知新世界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大力促成下,最终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自永乐三年开始,到宣德八年为止,在近三十年时间里,郑和带领一支浩浩荡荡的远洋船队,先后七次扬帆出海,足迹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最远到达东非和红海。

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航海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石破天惊、前所未有的创举。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意大利人哥伦布的远洋航海整整早了八十七年,比麦哲伦的远洋航海则早了一百一十四年。而且郑和下西洋的规模远远大于后者,郑和船队规模最大时有六十四艘大型海船组成,随行人员多达两万八千多人。船队中体积最大、排水量最大的“宝船”,长达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可容纳上千人。

郑和下西洋,无论是船队规模之大、航海技术之先进、持续时间之长、经行国家地区之多,在当时乃至此后将近一个世纪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流水准。郑和下西洋,对明朝而言可谓益处良多,善莫大焉。除了宣扬大明朝的赫赫天威,扩大明朝国际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可贵的是,郑和得到了一件无价宝物,这件无价宝如果善加利用,明朝从此就掌握了称雄世界的金钥匙,成为海上霸主指日可待,会对今后数百年的中国历史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受制于人的形象将不复存在,很有可能与欧洲海上列强正好对调,中国战船凭借坚船利炮,跨越万里风涛直抵英吉利、法兰西、葡萄牙,耀武扬威,威震天下。

这把金钥匙就是《郑和出使水程》。郑和在七下西洋过程中,对所经地域和海域的地标特征、风土人情、水文资料、航行距离、航海天象参照星图、罗盘导航技术、气候特征、所应用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等等情况,都进行了详实的记录和描述,既是郑和下西洋整个过程的全套史料档案,更是当时明朝乃至世界范围内最为先进完备的一次航海技术大总结。

如果明朝把这套《郑和出使水程》加以详细研究利用,并发扬光大,用于实际,明朝的航海技术将继续保持领先世界的水准,明朝可以用这套宝贵资料为参考,制定切实可行的远洋航海和对外交流方案,并有十足把握实现之。如此一来,日后改变世界的大航海时代的揭幕人,将是明朝人,而不是什么哥伦布麦哲伦。称雄世界的海上霸主,也将会是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然而万分遗憾的是,这件郑和带回来的无价宝、七下西洋的最大成果,却被明朝一个忠臣毁掉了。

明朝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明宪宗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位有为之君,富有远见卓识和广阔胸襟。他在位期间,明朝国力强盛,他再次起了派遣船队扬帆远航、探寻新世界的念头。于是明宪宗下旨,命令兵部尚书项忠从兵部职方司档案库中,调取《郑和出使水程》的全套档案。结果找了三四天却一无所获,原来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知道此事后,愤怒不已,抢先一步,居然“取而焚之”。

项忠大怒,责问刘大夏为何要这么做,刘大夏却振振有词地说:“三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端,大臣所当切谏者也。”结果此事不了了之。明朝重启大航海的计划,瞬间陷入盲人瞎马、一无所知的状态,郑和七下西洋的全套档案就此被毁,明朝称雄世界的宏图就此落空。刘大夏,是明宪宗、明孝宗时期的著名忠臣和直臣,以敢于直言进谏、针砭时弊著称,一生治理黄河、整顿吏治,功绩斐然。然而他在这个问题上却是名副其实的迂腐之见。他只看见下西洋所需的巨大代价,但却看不见下西洋对于促进明朝成为世界强国的巨大意义和作用,还误以为下西洋只是为了给皇帝搜寻奇珍异宝,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明朝乃至中国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与称雄世界的海上霸主地位就此失之交臂。不仅如此,《郑和出使水程》的被毁,更使得那段曾经震撼世界的历史壮举被永久湮没,给后世研究郑和下西洋带来难以克服的巨大困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