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最牛的将军,假冒圣旨出兵西域,被奸臣所害,三次入狱

说到这位最牛的将军,就要先说一句他最牛的名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两千多年来,读到此言,相信每一位中华儿女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前一段时间有一部电影《红海行动》,讲述的是中国海军不远万里,接侨民归国的故事,体现了我国国力的强大。民族强盛,虽远如怀!两种表达,一样情怀。一、

这位将军名叫陈汤,今山东兖州人,他出生在一贫穷家庭,穷到只能靠乞讨和借贷过日子,就比乞丐多个睡觉的地方。陈汤虽穷,但他喜好读书,文章写得好,学识渊博。但就因为他乞丐般的生活,被当地人看不起,说他没节操。

其实社会舆论有时候更没节操,常常欺凌弱小。就拿陈汤乞讨的事来说,对比一下陶渊明,写着"悠然现南山"的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里过的日子不比陈汤好,同样也是近于乞讨,可是没人说他无节操,反而认为他是高士。名人放屁都香,穷人你做什么都是东施效颦,这就是社会舆论的哈巴狗特性。

陈汤

陈汤在家乡实在混不下去了,就去京城碰运气。运气还真不错,他某得一份职业:太官(少府属官)献食丞,一名小办事员。后来他结识了他的第一个贵人——富平侯张勃,此人就是汉武帝时著名酷吏张汤的曾孙。张勃很欣赏陈汤的才华,赶上汉元帝求贤,就举荐了他。

不巧的是,陈汤的父亲突然去世了。按古礼,陈汤必须回家奔丧,然后守孝三年。陈汤因不愿意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就没回家,被人弹劾"不孝",直接被捕下狱!陈汤固然有失,但因此下狱,好像没见过第二例。更严厉的是,连举荐他的张勃都跟着受灾了,被剥夺二百户封邑,正赶上张勃本人病死了,朝廷还赐了他一个羞辱性的谥号:缪侯!实在怀疑有人跟张勃有仇,借着陈汤的事打击他,陈汤跟着带灾。二、

吃了一段时间牢饭后,陈汤出狱,再次被人举荐,做了郎官。郎官的生活很平淡,陈汤觉得这是在浪费生命。于是,他要求出使西域。为什么要去西域,实际上在这平淡的几年里,陈汤已经在深入思考西域问题。终于,他如愿以偿,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朝廷任命甘延寿为西域都护,陈汤为副校尉出使西域。

陈汤

此时的西域是汉朝的一块皮癣,虽不能对汉朝构成威胁,但时不时发作,搞得汉王朝恨得牙疼,又奈何不得。

此时匈奴分化成南北两块,南面由呼韩邪单于统领,他跟汉朝友好,娶了汉室"公主"王昭君。北面由郅支单于统领,本来他也向汉廷抛眉眼的,他也把儿子送汉朝当人质,但是他没有呼韩邪那么心诚,没有亲自去拜见汉皇。拜见了汉皇的呼韩邪单于带着美女,由使者一路护送回草原。郅支单于吃醋了,他围困住汉使,狠狠地羞辱了一通使团。事后他害怕了,远远地一路向西逃窜。

到了康居,他和康居王勾结,欺凌周边小国,后来又跟康居王翻脸,主客异位,西域大片土地俨然都是郅支单于的天下。期间,郅支单于向汉廷提出"归顺",希望汉廷把他儿子放回来,其中的小伎俩一眼就可以看穿。但朝廷还是很"大度",派使团护送郅支单于王子回草原。想不到的是,使团到了康居,郅支单于竟然杀害了汉使!汉元帝很能容忍,只是要求郅支单于把汉使尸体送回,郅支单于一直不理会,还多次上演侮辱使臣的把戏,最后他还提了个要求:"我想归顺汉廷,请汉廷派个皇子来做人质吧。"

矫诏出兵

面对西域的失控和郅支单于的嚣张,朝廷无可奈何。陈汤不干了,他早就谋划好了平定西域的方略。他对西域都护甘延寿说出他的计划:"首先联络乌孙、大宛,利用他们向北攻打伊列,向西攻取安息,向南收拢月氏、山离乌弋,用不了多久,这几个国家就会彻底归附;接着调动屯田兵,以及乌孙等国部队,远击郅支单于,郅支单于虽然很远,但是他没有坚城利器,到时候他逃没地方逃,守又守不住,千载功业,一举可成!"

甘延寿非常赞同陈汤的意见,他说:我立刻向朝廷打报告,一经批复,立刻行动。陈汤撇撇嘴:"国家大事都要经公卿们讨论,但从来非凡的策略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让他们讨论),这事肯定成不了。"甘延寿愣住了,陈汤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不汇报不请旨,私下行动,那就是死罪。甘延寿犹豫了。

巧得很,就在甘延寿犹犹豫豫的那几天,他病了,几天没有处理政务。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他,陈汤假托圣旨,调动西域各国军队,以及戊己校尉屯田的官兵,已经准备发兵了。甘延寿大吃一惊,慌忙起床,试图阻止陈汤。陈汤大怒,按剑叱喝甘延寿:"大军已经集合,你想坏大家的好事吗?"甘延寿一看箭在弦上了,只好顺从,发兵同时,他们向朝廷上了一份奏疏,承认矫诏行事。

昭君出塞

正如陈汤所料,大军顺利地攻到康居城下。郅支单于很害怕,派使者问汉军为何而来。甘延寿、陈汤的回复很幽默:单于上疏说想归附汉朝,准备亲自入朝拜见皇上,皇帝怕您在康居受委屈,所以特地派人来接您!

郅支单于彻底傻了,逃不了,只能打,打的结果都在陈汤意料之内,郅支单于被汉军砍下了头颅。

战后,甘延寿、陈汤上疏汇报战争经过,"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就出自于这份奏疏。

这场战争的意义,历史给与了高度评价,这是西汉建国以来对外战争中,从未取得过的成就。他没有动用国家一粒粮食,没有调动一兵一卒,完全由屯田兵和西域各国力量,就实现了整个西域各国的归附。陈汤永载史册!

陈汤行军路线三、

战争一结束,本该荣宠加身的陈汤却从此厄运连连。在回国的路上,他的军官们遭到司隶校尉的逮捕审讯,追责陈汤贪污战利品。回国后,被石显、匡衡等一群奸佞打压,要求追责矫诏,后来还是在刘向等忠臣的力荐下,汉元帝才免去了陈汤的罪过,但封赏也打了折扣。但没多久,匡衡再次旧事重提,迫使皇帝皇帝撤了陈汤射身校尉之职。

接着发生了一件非常吊诡的事,陈汤诬告康居国送来做人质的儿子是假王子。陈汤因此获罪下狱,被判死刑。首先,陈汤为什么要诬告,要知道这种事很容易辨别,其次,即便诬告,为什么判罚那么重,竟然是死刑!

笔者认为,这里面一定大有隐情,一定是有人从中设局,引诱陈汤掉入陷阱,判他死刑的理由不光是真假王子那么简单。这一定是权奸勾结西域势力,给陈汤设下的圈套,不明就里的陈汤稀里糊涂钻进去了。

虽远必诛

这次,拯救陈汤的是一位叫谷永的忠臣,他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即使犬马,人们也会念及其苦劳,给它们盖个草棚,何况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大臣。如果杀了他,以后谁还敢为国流血卖命?"汉成帝感动了,免去陈汤死罪,剥夺爵位,陈汤又成了一位平头百姓。

建始四年,因发生乌孙围困西域都护事件,汉成帝在王凤建议下,召回陈汤。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一直很欣赏陈汤的才华,借机提拔陈汤为大将军府从事中郎。可是不久,陈汤的贪财的毛病又犯了,因为收受贿赂,他被罢职了。四、

昌陵案的发生,使陈汤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陈汤在好友解万年的蛊惑下,力挺汉成帝更换昌陵营建地址,并主动举家迁移昌陵,以期望获得土地赏赐。结果,昌陵营建失败,汉成帝宣布停建昌陵邑,陈汤不甘心,鼓吹"停建是暂时的,皇上还会继续建",陈汤因此被弹劾下狱。

廷尉立案审查,最后以大不敬之罪贬为平民,发配敦煌。此时陈汤已年近六旬。

陈汤

数年后,又被改发配至安定郡(今宁夏一带)。

又过了几年,有位叫耿育的议郎替陈汤鸣冤,朝廷下令赦免陈汤回京,不久,陈汤病逝于长安,总算没有客死他乡。五、

陈汤这样的一位国之勋臣,为何一生凄凉,除了他本身贪财而外,西汉末年的官场环境才是根源。官场充斥的是一帮道德伪君子,不看国家大义,只论死板的道德教条,并以此为藩篱,党同伐异。这样的朝廷就是一把杀人的刀,能人死,庸人生,奸人胜!即便陈汤的贪财,难道不是朝廷的责任吗?对于这样一位勋臣,为何被逼得靠迁徙昌陵谋生?要知道,迁徙昌陵的都是"成分"有问题的人,如富户、游侠、豪强和平民等。

上层建筑腐朽了,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刘氏该亡呐!读西汉末年史,闻到的满是这种腐臭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