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800多年的五仙观,为何四度迁址?

广州是“羊城”,

起始于五仙观;

广州是“穗城”,

也起始于五仙观。

如果从北宋时期算起,

历经800多年的五仙观,

经历的风风雨雨又有谁能说清楚呢?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说清楚的,

那就是五仙观曾四度迁址。

北宋五仙观在十贤坊

著名学者黄佐编撰的《广东通志》及其他地方志的记载,北宋时的五仙观是在当时的十贤坊,故址在今北京路财厅前西侧,清代时是藩署(布政司)地,晚清《粤八旗志·附录旗境故迹》所称“五仙观,旧在今藩署地”,即指此。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建五仙观之处。

《广州五仙观》诗曰:“拨破红尘入紫烟,五羊坛上访神仙。人间自觉无闲地,城里谁知有洞天。竹叶影繁笼药圃,桃花香煖映芝田。吟余池畔聊欹枕,风雨潇潇吹白莲。”从诗可见,当时的五仙观处在一片园林之地,竹丛处处,芝田药圃,桃花香暖,并建有池塘,池中白莲吟风雨,十分幽雅静寂,远非后来热闹。后来州官要整治州舍,便把五仙观迁到了别处。至于何处,已无从考究。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春二月,经略使张劢出任广州府监军,听到人们说起五仙观,他便访问故址,发现原五仙观遗址尚存,张劢觉得“今不复,将遂失其故处。遗迹扫矣,名存实废,后何所考据?”决定把观迁回旧址,当时的五仙观建在“南海郡治番禺之山”的广州州舍西侧,亦即十贤坊一带。

南宋五仙观迁至西湖路

南宋开禧二年(1200年),陈岘出任广州知州,来到广州城,把药洲莲池上的奉真观改成了祀奉五仙的五仙观,五仙观自此被迁建于古西湖。清嘉庆《羊城古钞》载:“奉真观,在古药洲莲池上。宋经略使陈岘建奉五仙。”清周寿昌(1814-1884年)《午杂记》称:“西湖药洲后有白莲池,池上建奉真观,祀五羊仙。”

这个西湖也叫仙湖,是南汉(公元905-971年)时开凿的,北面建有奉真观,供奉着五个仙人和五匹羊的塑像,故称仙湖。五仙观经历整个元代,没再易址。

五仙观内的鳌鱼装饰

明初五仙观迁至坡山现址

明朝洪武初年(1368年),平南将军廖永忠攻下广州城,寓居五仙观中,却不慎失火,把整座古观焚毁了。据清康熙《广州府志》记载,明洪武十年(1377年),当时的布政使(即藩司)赵嗣坚把五仙观迁建于坡山现址,并另塑了五仙像祭祀。不过要指出的是,五仙观何时迁建于坡山现址,史志中的记载是不一致的,有洪武初年(1368年)、洪武五年(1373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等多种说法,实难下断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自迁建于此后,至今再无易址。

本文参考资料:

《五仙观的沧桑——从谷神祠到博物馆》(刊载于《广州文史资料》第76辑,作者陈明)、《“五仙观”坡山和“仙人拇迹”考》(刊载于《羊城古今》2000年第4期,作者曾昭璇、曾新、曾宪珊)、《五仙古观》(孙卫民著,羊城出版社)、《越秀史稿》宋元明第二卷(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等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广州民国日报》(1923年至1929年)等。

本文由“文化广州”编辑排版,相关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属作者,转载请注明来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