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谁都能被称为“摸金校尉”,官盗体系的历史来源已久

事实上在中国,盗墓的历史很长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盗墓者会被称为“摸金校尉”,这个称呼在东汉时期才有,是曹操军中专门管理盗取钱财一个军职。从五代的时候,就有了一些盗墓的名人,虽然没有官职,但是很多人在当地都小有名气。

从秦朝开始,中国就有了这个陪葬的说法,即使是寻常人家,在死后也会将最珍贵的物品一同安葬。更不用说那些达官贵族们,他们的陵墓不光是建立得雄伟壮观,里面还有数不尽的珍宝。

这样奢侈的厚葬风俗,必然会引来一些盗掘者。虽然很多学者都主张薄葬,可是这样的想法并不能被历代的帝王所接受,到了战国时期,帝王们已经深知盗墓的情况频繁,就在修筑陵墓的同时装置了一些反盗墓的设施,在秦朝末期,刘邦将一些皇家陵墓保护了起来,虽然有了官府的正式保护,但是民间盗墓之风还是无法禁止。

甚至还有一些贵族参与到了其中,到了西汉时期,时局动荡,甚至出现了一些侮辱陵墓主人的事件。与他们这些粗暴的行径不同,曹操则是正是设立了专司盗墓的军职,为了补充军饷,很多人将主意打到了这上面。

两宋时期,朝廷也设立了同样的职位,不过就是名称有所变化,叫做”淘沙官”,作为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官方盗墓机构,这个职位将不同等级的陵墓,都作为了自己发掘的对象。

明代民变的时候,盗墓成为了暴动的人们对于统治阶级,发泄仇恨的一种方式,这种事件在明史资料上很多见。民国的时候,同样也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期,新兴的势力再次应验了历史的规律,开始了大肆地盗墓。

曾经一桩由军人集团为主导的盗墓大案,震惊了很多人,那个遭到洗劫的陵墓是清朝皇帝的陵墓,那时距离清王朝的灭亡才只有20年左右。

东陵的洗劫,可以说是军阀策划的一起武装盗墓活动,策划者孙殿英是出身于行伍,在大乱之时,整个北方地区盗贼四起,还没有被打开的东陵就成为了,大家争夺的地盘,后来他以剿匪为名,让驻守陵墓的人员调离,自己则用炸药炸开了墓门,带领着人蜂拥而入,将里面的东西洗劫一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