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上的“华族”是指的“华夏民族”吗

日本历史上,“华族”一词,可以认为是“清华”的简称,原本是日本贵族中的一类。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公卿贵族门第按照身份的高低顺序,分为摄家、清华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等不同的门第家格,华族就是其中的清华家的简称。

日本明治维新后,打破旧有的社会阶层设定,将社会阶层设定为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类。其中华族泛指贵族阶层,主要包括了明治维新前的公卿、诸侯、藩主等这类贵族人员,士族则包括维新前的旧藩士,即武士等。从此华族一词在日本成为整个贵族阶层的代名词,根据这些华族在明治维新前的旧身份,又分为公家华族和旧诸侯华族两类。

明治天皇

1884年,明治政府颁布华族令,对华族的等级进行了设置,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除了对旧有华族设定了不同的授爵标准外(原摄家、德川将军家、在维新中立有勋功的公家和旧藩主列为公爵;原清华家、中山家、15万石以上的旧藩主、对明治维新有功的大久保家、木户家列为侯爵,原5万石以上的旧藩主列为伯爵,不满5万石的旧藩主、大臣家以下的公家列为子爵,公家、诸侯的旁系等列为男爵),还规定规定根据勋功建树,原本不是华族的人可以获得华族身份,获得这些爵位的人就列入到华族,即贵族阶层。不是因为旧有血统,而是因为新建勋功而获得华族身份的称之为新华族、勋功华族,由此形成了日本华族阶层中的三大类别,即公家、旧诸侯、新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在1947年颁布新宪法,于新宪法中宣布废除了华族,不过旧有的华族家族在现代日本社会中仍然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