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制台、抚台、藩台、臬台、道台、府台、县台等都指哪些官职?

在明清两朝,制台、抚台、藩台、臬台、道台、府台、县台等并非正式官职名称,而是官职的别称或者下属对上官的尊称。

(一)制台即总督,明代始设,初被称为"总制",故而有"制台"之誉。总督的正式官衔名称是"总督**等处地方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最初为中央派遣性质的官员,带有钦差色彩,后转为地方实职,成为封疆大吏。在清朝,总督通常兼管数省,同掌政务与军务,包括、、、、、、、和,此外,还设有、、仓场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在清朝,总督的为,加衔或者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则为,如福建总督姚启圣,若入阁为殿阁大学士,则为正一品,如两江总督李鸿章。

李鸿章

(二)抚台即巡抚,明代始设,以"巡行天下,安民"而名。巡抚的正式官衔名称是"巡抚**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最初为中央派遣性质的官员,带有钦差色彩,后转为地方实职,成为封疆大吏。在清朝,巡抚一般只管辖某一省,侧重于民政,为,加兵部右侍郎衔为正二品,虽然职级低于总督,但非总督的属官,二者处于平等地位,相互监督和审查。

(三)藩台即布政使,又称藩司衙门,明代始设,布政使的正式官衔名称是"**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每省一人,为,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为巡抚节制。

(四)臬台即提刑按察使,宋代演变而来,正三品,地位略次于布政使,主管全省的司法、刑狱、监察和驿传,为巡抚节制。臬有"法度"之意,《尚书·》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故而,按察使被称为"臬台"。

(五)道台即道员,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实际上,道台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性质,不过是省级行政机构的派生物。清初的道员官阶不定,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道员的职务并不固定,有的道员会被任命成为布政使、按察使的副使。有的则会被任命负责管理专项事务,比如专管粮务的督粮道、专管海关的海关道、管理盐场的盐法道。

(六)府台即知府,知府的正式官衔名称是"知某府军府事",主管一府的行政、司法、民生等。在清朝,知府的官阶是从四品。

(七)县台即知县,知县的正式官衔名称是"知某县事",主管一县的行政、司法、民生等。在清朝,知府的官阶是正七品。

在清朝,官职分为,由到,共计十八级。其中,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堂下到,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其中,制台、抚台、藩台和臬台是堂上官,道台、府台和县台是堂下官或参上官。

清朝正一品补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