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乌尔姆大捷

第三次反法同盟于1805年4月初确立,由英国与俄罗斯之间签订条约正式宣告同盟成立。8月,奥地利完成战争动员后加入了联军,瑞典也加入了进来。那不勒斯王室在宣战前夜加入了联军。他们制定了野心勃勃的作战方案,由卡尔大公带领150,000士兵渡过阿迪杰河入侵前西沙尔平共和国——现在是拿破仑的“意大利王国”。在马耳他岛的英军和科孚的俄军赶来增援那不勒斯军队,他们将向北挺进。英、俄、瑞三国联军将重新占领汉诺威王国,费迪南大公从维也纳沿莱茵河进军,麾下有60,000名奥军和90,000名俄军。第三支奥军有50,000人在蒂罗尔时刻准备配合北部费迪南或南部卡尔大公的行军。联军所有兵力为400,000人,而拿破仑可以用来对抗的兵力不过200,000人。但联军并未打算即刻交战。他们的主力部队在维也纳集结。库图佐夫的俄军正在赶来会师的途中,他们还有百余里路要走,几周内渡过因河。

几乎不可能。与其等他们到来,奥地利决定不如派60,000人开进南德意志,强迫拿破仑的盟友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选帝侯保持中立。由马克将军指挥的军队渡过因河,于8月占领了慕尼黑。巴伐利亚人北撤,马克向上多瑙河流域推进,在此他照着以往的惯例行事——沿因河沿岸部署,右翼乌尔姆,前方面朝黑森林,他期待着法军像之前战争中那样抄小路进攻。拿破仑在海峡沿岸的大营已为战争做好准备,军队可以在极简的命令下前进。他意识到战争冲突的中心在多瑙河,决定性的战斗将在那里爆发,于是计划在俄奥联军会合前赶到此处,首先进攻前锋位置的马克。拿破仑率150,000人的大军向此方向进军。马塞纳在意大利北有50,000人,但拿破仑并不打算命其前来增援,他告诉马塞纳要做的只需拖住敌人,并且向维也纳挺进。拿破仑并不仅仅打算将马克逐回因河,而是要摧毁他,他计划中决定性的环节与5年前对莫罗的建议十分类似。在乌尔姆的奥军再次成了目标,战役伊始,早年在霍恩林登战斗之初时对乌尔姆地形的了解帮了奈伊大忙。

奈伊接到全军开进莱茵的日期是共和十三年,果月九日(1805年8月27日)(1),当天早上由贝尔蒂埃下达该命令。奈伊的骑兵第一师和第二师于8月31日动身,第三师则于第二天开拔。整个军的战斗力为21,250人,在当时,军队若有这般兵力对应的大炮应该至少有80门,但奈伊只有36门。而且他们的军火补充也是困难的,因为有4种不同样式的炮——6门4磅炮、6门野战榴弹炮、18门8磅炮和6门12磅炮,而且每个种类的炮并不在一起。配有火炮的骑兵编队并非乘骑炮兵,而且给他们的大炮不是小巧轻便可快速转移的,而是野战榴弹炮和8磅炮和12磅炮。在蒙特勒伊加入的奈伊军的若米尼上校一直以客人的身份随军作战,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任务。他曾经是瑞士沃州的军官,在该国的民兵组织中参加过一些战斗,他了解并学习军事历史、原理,这为他在1804年的著作《论大规模军事行动》起到了很大帮助。奈伊对该著作的评价很高,并推荐给了拿破仑,他还为若米尼在军中谋了个差事——做他的副官。若米尼跟随奈伊多年,在他后来出版的与拿破仑作战有关的书中,宣称他鼓励元帅在领兵方面做出新的尝试,甚至不止一次劝说引导元帅改变主意从而拯救军团于危难。但这番言论引出了不少质疑,经德费藏萨克、德莱昂古及其他伴随奈伊左右的军官证实,元帅的指挥非常谨慎且独立,他从不受控于战争委员,也从不单独询问下属,只是仅仅要他们传递或执行命令。

奈伊看着他的最后一个师开拔后,前往巴黎停留了些日子,他在圣迪济耶赶上了军队。第六军赶到莱茵河塞尔茨和洛泰堡共历时26天,行进262.5法里,途径阿拉斯、兰斯、沙隆、维特里、圣迪济耶、南锡和萨韦讷。奈伊在经过南锡时短暂看望了家中的父亲和妹妹。这时军队纪律良好,命令有序执行,于是奈伊下令家在周围的士兵都可以返回家中看望亲人。所有人在到达莱茵河前归队,军队沿途征用的物资都打了收据,当地官员会很快兑现。8月的第3周,大军的六路纵队从莱茵河绵延至斯特拉斯堡。拿破仑的计划是派缪拉大部分骑兵穿过黑森林,让马克相信自己的判断——法军是从西边发起进攻,实际上他和他的军队将在森林北急转弯,接着在乌尔姆以北多瑙河交汇处切断奥军的补给线和撤退路线,并摧毁他们。奈伊收到命令,当他到达塞尔茨时他将在此处找到一座已经建好的桥,但命令下达后工程还没有动工。

他在洛泰堡附近选了块地方,该地两侧有渡口且河流中间有小岛以辅助造桥,之后便命人开始收集船艇、木材,奈伊亲自负责监督跨莱茵河浮桥的建造。9月27日,第六军渡河。士兵们把橡树枝固定在帽子和大衣上“来当作桂冠”——费藏萨克如是说。在一个又一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中,步兵、骑兵和大炮终于都过了河。奈伊在右岸与副官和其他师级将军在一起,当士兵经过时,他们会受到士兵喊出的“皇帝万岁”的致意。第一师同天占领了卡洛斯鲁厄。奈伊全军于9月30日集结在斯图加特,在此地停留到10月3日,以等待其他军到达指定位置,大军右起斯图加特左至沃斯堡。

好了,文章到这就结束了,大家还有要补充的可以给小编留言!感谢阅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